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突兀不是指树木突起:而是指山峰高耸的样子。
师:完全正确请你们把气势读出来!
(指名读)
师:的确很有气势!同学们进洞吧。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何感觉?
(生自由读文并发表意见)
生:非常大。我还知道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不觉得拥挤。
生:其实就是进一步说明大。
师:说得太棒了!你看到这句话会想到哪些课文?
生:《参观人民大会堂》、《太阳》、《鲸》。
评:知识迁移,复习况固。
师:这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大?
生:列数字的方法。
师:叶老先生还用了其他的说明方法吗?
生:还用了比喻法。
师:请你找出来,好吗?
生:“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生:“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也是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的。
师:这么大的外洞,怎么把它读出来呢?
(生非常自觉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评:把读书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把探究的权力还给了学生。
师:走进去后,往地上看,你看到什么了?
生:泉水。
师:这泉可真甜啊!喝上一口,休息一下,我给你们讲处故事如何?
生:太好啦!(非常高兴)
师:这件事发生在老师上中学时的一节体育课—上。那会儿,我正练习起跑。突然,体育老师大叫:“黄木生,你把 diàn部拾高点!”生哄堂大笑,我半天听不懂什么叫“ diàn”部。你说我为什么听不懂?
生:(边笑边说)因为他把“臀”字读半边了。这可真是个“半边先生”!
师:(板书:臀)你们可不敢再当“半边先生”了还有哪些生字要老师讲的?
评:自我调侃,笑中识字。
生:wan yan。
(师板书:蜿蜓)
生:老师你写错了!
师:我哪儿写错了?
生:你把“蜿蜒”写成“蜿蜓”了!
师:(装作仔细看的样子)唉,我真粗心,果真写错了!)(用红笔把“壬”改成
“正”)你们可不能学我这样的不良习惯!
评:“错误”激趣,集中“注意”。
还有要老师讲的字吗?
生:不需要了,不需要了!
评:抓住重点,组织“强攻”。相信学生,强化自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儿吧!今天有叶老先生当导游,如果没有导游怎么办呢:
生:买张地图就行了!
生:买地图太浪费,我认为我们可以画张示意图。不然我们不是白学啦!
师:对啊!我们有这个能力干吗不发挥出来?你们行吗?
生:行!
师:那就开始吧!画不出来时可以仔细看看课文,也可以互相讨论。
(生研读课文并画图,师巡视指导,请画完的学生板书,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集体修正)
评:引导学生画示意图真明智,既承上又启下。布置作业看眼新,重视发展能力。
【总评】
第一课时是许多老师不敢涉足的“禁地”,他们总以为第一课时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黄老师无疑给我们作了一次成功的示范。纵观全课,有三点值得借鉴,值得学习:
第一、体现第一课时的特点:
我们不反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课时划分,但是,如果第一课时没有字词的学习、积累,没有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没有对文章背景的初步了解,且不说它不像第一课时.至少它不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探讨第一课时的教法是我们比赛的目的,黄老师是做得最为出色的一个。
第二、体现课标的两大主题:
实践与探究。在课堂结构上,黄老师以提高语文素养为总目标,从宏观上把握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手段,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读中领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提高,使课堂教学建立在语文实践的坚实基功上,完全跳出了烦琐分析的泥潭。
第三、体现对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首先,教师能创造性地运用身边事物为教学服务,对“或浓或淡的新绿”的解释,对“臀”字的讲解,都体现教师开发资源的匠心。
其次,教师能积极地开发学生中蕴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的智慧成为课堂教学的灿烂之花。
再加上教师幽默的语言和机智的引导,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实在。当然,如果教师能更多地、恰当地运用一些现代教学媒体,课堂会更精彩。
tag: 教学 双龙洞 金华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