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实录

《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实录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564  栏目: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实录,

  生:可以了。
  师:可以了就准备发言,不用举手,有话站起来就可以说。先声明“老师,我要说服您!”或是“老师,我要感动您!”要说服我的,就先把你作为依据的课文读出来,然后再讲理。要感动我,就得读得有声有色,有感染力。好吧,开始。
  生:老师,我要说服您。(读课文)“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
  师:(打断)先停一下,我问你,这是志愿军战士一边在和大娘说话,一边在回忆是不是?

  生:是。
  师:回忆的时候,就应该和平常讲话不一样。“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很有语感地示范)这样来读,再重读一下。(学生重读,有进步)
  生:这一段课文写了朝鲜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一件事,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送打糕。这里是由于敌机封锁,志愿军战士没的吃,老大娘冒着炮火,给他们送饭吃,表示她们很勇敢,在敌机封锁的情况下,她们也敢在战场上走动。
  师:嗯,他有了想法了,你们对这一段有想法没想法?
  生:有。
  师:那就先把他刚才读的那一段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我先看看有没有情感。
  生:(读)“记得五次战役……给我们吃。
  师:这一句再读一下“是您带着……”开始。

  生:(读)“是您带着全村妇女……来给我们吃。
  师:读得不错,我觉得他刚才(指刚才发言的同学)说得很好,但是还不够,就这段话你们还有说的吗?还能继续说服我吗?

  生:如果志愿军空着肚子就打不赢这场战役了,是大娘发动全体妇女,来给志愿军送饭。
  师:对吗?空着肚子能打敌人吗?
  生:不能。
  师:能打!但是有影响没有?
  生:有。
  师:就在这时,大娘送饭来了,但是我觉得你们说得还不透。
  生:大娘年纪大了,但她还领着全村的妇女来送打糕。志愿军的人数很多,她们必须不分昼夜地做,晚上都不睡觉。
  师:还有吗?继续说,我还没听够。
  生:这个时候,有可能敌机在上空盘旋,如果发现了她们,炮弹就会扔下来,她们就可能牺牲了。
  师:对呀。但是飞机往下扔“炮弹”,有点说不过去吧?(生:扔炸弹)这才对。——他说的这些,书上有没有?
  生:没有。
  师:书上只说:“冒着炮火,穿过硝烟”,这位同学知道如果炸弹落下来,妇女们就可能牺牲是吧?书上没说,他想到了,很好,还有谁?
  生;如果没有大娘的带领,全村的妇女不一定会送打糕给志愿军。
  师:不是不一定去,而是行动不统一,时间不一致,力量不集中。大娘经过一番组织,动员。费功夫不费?
  生:费。
  师:把妇女们集合起来,一块做打糕,一块送上去,路上还要顶着打糕,累不累?
  生:累。
  师:但是我又有点不明白了: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上为什么却说是“送炭”?
  生:“雪中送炭”是一个成语,是说下雪天给别人送去炭,烤火,帮助人,也比喻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去帮助人家。志愿军三天三夜空肚子打仗,最需要吃东西了,大娘送去打糕,像雪中送炭一样。
  师:哦,我明白了:志愿军空肚子打仗,像是在雪中,可大娘也是在雪中踏雪而去的吗?
  生:是踏雪而去,因为她送打糕,又累,又危险。(师插话:所以志愿军……)感动得流出了眼泪,打胜了那次阻击战。(师插话:但大娘却……)累得昏倒在路旁。
  师:这一段说得不错,可以说已经说服了我。还有哪一段,能感动我,说服我?
  生:我来说服老师(读)“八年来,你给了……”
  师:(打断,很有情感地范读)“八年来,您给了我们……”这么读,慢点读。

  生:(读)“八年来,您给了我们……多少心血!
  师:对,读得不错,大家再读读这两句。(生读)

  师:要有一种怀念的心情,再读一遍,开始。(生再读)
  师:(指刚才发言的同学)你再读一次再说。
  生:(重读)这里就是说,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离开了爸爸妈妈,但大娘给了他们非常的慈母般的温暖。
  师:好不好啊?
  生:好。
  师:谁能听出来了,他抓住了哪一个词?一起说。
  生:慈母般。
  师:对,还有谁想说?
  生;就是刚才那句话“八年来”,不是亲人要是培养成亲人的话,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成的,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变成亲人。
  师:这回说对了,不是培养是变成亲人啦。从血缘上说不是亲人,可是八年了,八年多这样慈母般的关怀,他们实际上已经变成什么了?
  生:亲人。
  生:“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这句话是说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送打糕,可是回来时还没走到村子,就累得昏倒了,说明她的身体很虚弱,但她不顾自己的虚弱,坚持给志愿军送打糕。
  师:非常好,送完打糕后,大娘付出了代价,昏倒了。
  生:我也要说服老师。(读)“我们还记得……唯一的亲人。
  师:(很有情感地范读)“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再读一次。(学生再读)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次。(学生齐读)
  生:对大娘来说,小孙子是她唯一的亲人,可是敌机来了,她不顾小孙子,先抢救伤员,伤员比她的小孙子还重要,在她心里,伤员也是她的亲人。
  师:像自己的儿女一样。你说得很好,但你注意到没有,课文中用了许多“反问句”,说得比“陈述句”要有力得多。你能就你说的这些内容,说一个反问句来质问我,把我问得哑口无言。能试试吗?
  生:大娘牺牲了小孙子,这不就是亲人吗?
  师:不太好,没说清楚,语气也没有多大力量。谁来说?
  生:大娘为了抢救志愿军伤员,丢下自己的小孙孙,这还不能说明他们是亲人吗?
  师:你话中说的“他们“是指谁?得说清楚,再重说一次。
  生:大娘为了抢救志愿军伤员,丢下了自己的小孙孙,这难道还不能说明大娘把志愿军战士看成是自己的亲人吗?
  师:问得很好。我承认我哑口无言了。(众笑)“唯一的亲人“,大娘的其他亲人是不是不在身边?
  生:不是,可能是打仗时都牺牲了。
  师:都牺牲了,已经不在世上了,只有这么一个小孙孙。但是为了抢救伤员,她又失去了这个小孙孙。大家再读这句话,“您为我们……”要用十分崇敬而又沉痛的情感来读。
  生:(读)“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再见了,亲人》课堂教学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