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各执一词 在同一个论据上,双方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例:“当前妨碍大学生走向社会主要是自身素质问题,还是社会环境问题” 反:现在是“孔雀东南飞,飞到广东来”,不就是因为广东水草丰美,环境优雅吗?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东南飞啊! 反:东南有梧桐,方有孔雀来现在的问题是梧桐太少 临场利用对方的论据时,会用到这种战术
10. 特殊情况 先举一个例子:“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 正:……对方同学怎么能把色情业、赌博业的弊端强加到旅游业的头上呢?这不是张三犯罪,李四坐牢吗? 反:如果李四是帮凶,当然也要坐牢旅游业不是对色情业、赌博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本来张三犯罪,不该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帮凶的特殊情况下,就不奇怪了又例: 正:……这不等于是把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推到水里去吗? 反:如果不下水又怎么能学会游泳呢? 能否成功地运用这种战术,关键是辩手自身的素质在这种战术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
11.攻击小前提 例:正:毛驴没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反:毛驴就真的没有污染吗? 当对方第一句话是判断句,第二句话是反问句时,本方应该先注意这句判断句是否成立,这在辩论中属于“盲点”,容易忽略 这种战术在许多情况下属于诡辩,就象对方指着一个正方形说正方形与圆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击说他指的根本不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这样反驳 正: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不造成污染的东西,但毛驴难道是因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吗? 这种战术要慎用
12. 回避 在水平相当的辩论赛中,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回避: a) 对方的问题无法回答; b) 对方的问题回答后对本方很不利; c) 对方的问题与辩题无关回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就好象没有听到对方的问题,直接提出本方问题这种回避可以用,但痕迹过于明显 ② 以一句话作为过渡当评委和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句话中,就容易忘记本方已在脚底抹油了 ③ 暗含讽刺的回避 当对方的提问不甚合理时,用这种战术效果较好这类回答在特殊的语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13.回答问题后再提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该回答问题,回答后提出本方问题但是,如果回击很有力,可以不再提问,以免削弱攻击的威力
小技巧
14. 运用假材料 无论在规范发言还是在自由辩论中,都需要运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适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编一些假材料,包括数据、实例等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要尽可能编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虚,要理直气壮地用另外,在校际比赛中,应禁用假材料
15. 妙语脱困 如果时间充裕,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在很多情况下都能使用的妙语在自由辩论中,不要急急忙忙把这些妙语抛出去,而应该用在本方最困难的时候 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 反: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爱,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掌声) 正方前面已充分论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回应一句以后,如果转入其他问题,总是有气弱之感,这时抛出事先准备的妙语(这句妙语几乎在自由辩论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占了上风 这里还有另一个战术,超道德本来是一个伪概念,但反方并不去论述超道德其实也是道德,而是大胆承认了对方的观点,这是因为承认后对反方的论点并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如果硬着头皮去说清楚,就要费太多的口舌了再举一个大胆承认的例子 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老是说烟草业能上缴多少利税,能创造多少经济利益,难道要等到我国经济发达后,才来取缔烟草业吗? 正:当然如此 (停顿)反:那你们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生命置于何地 正:我再提醒对方,吸烟只是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在这个例子中,正方成功地运用大胆承认的战术,打乱了反方的阵脚,相当得分
16. 连续提问 第4个战术叫连续进攻,主要是指临场与队友的配合而这里的连续提问可以在事先准备好 例:“烟草业对社会利大于弊” 反:对方同学承不承认,烟草业是社会失灵的产物? (停顿)正:对方还没有告诉我们,你们的利弊标准是什么? 反:这一点我方早已论述,我再请问对方,你们究竟承不承认烟草业是市场失灵的产物? 正:事实胜于雄辩,如果烟草业对社会是弊大于利的话,那为什么我国还要嘉奖云南玉溪卷烟厂,难道是表扬他们多杀人吗? 反:看来对方同学没办法回答我方的问题,那我再问一个更简单的问题,烟草业是不是一个外部不经济的行业? 明知对方不太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有意提出这类问题,连提两次后,对方仍然回避,如果重复第三次,好象显得本方只有这么一个问题,这时候转向一个类似的问题,巧妙要注意两点,不能提问过多别人听不懂的问题,偶尔一次是战术,多了会被人误认为在破坏辩论对关键性的,不能由别的问题代替的提问,可以重复多次(这种情况不多,一般总能找到几个类似的问题)
17. 攻击对方过激行为 在辩论中对对手要保持一种尊重客气的态度,不可出现人身攻击的语言,也不能与队友大声谈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对方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可以这样说:“对对方同学刚才的措词,我方表示遗憾……”,如果对方有很不礼貌的行为,可以这样说:“在严肃的辩论场上,对方同学刚才却很不严肃地(拍桌子……),我方对此表示遗憾”切不可针尖对麦芒,把辩论场变成吵架场
18. 听不清楚对方发言的对策 对策有二: 一是客气地请对方重复一遍这种做法优点是显得有风度,缺点是如果再听不清楚就不好办了,重复后如果听清楚了又很难回避对方的问题 二是攻击说:“对方说得不清不楚,我实在听不懂”优点是掌握主动,缺点是显得不留情面
19. 合理用时 自由辩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每次发言都应该简短有力,不允许象规范发言一样“一、二、三”点的展开在《狮城舌战》中,自由辩论双方各用时4分钟,台大发言33次,复旦发言32次,平均每次发言7秒多一般说来,每次发言在十五秒以内,绝不能超过半分钟一定要半分钟以上才能说清楚的,不如让队友来回答,或者干脆回避如果本方发言完了,对方却还剩下一、二分钟,那比赛等于是输了一半
20.利用多余时间 对方发言时间用完后,如果本方还有多余,可以让4名队员挨次站起发言,这样显得颇有气势一般情况下,每个队员发言都是完整的一句话华东师大有所创新,4名队员的话加起来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他们常主动要求结束自由辩论,以显示气度这种创新我没有实践过,不敢妄评,可能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时间 终于写完了,真是辛苦,本来还想修改一下,但太长了,就这样吧希望以后有人修正并补充 注: 1按高级别比赛惯例称四名队员为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2所举例子有些引自原文,有些是凭记忆和想象 辩论技巧
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高中学生“辩论赛”活动中辩论技巧及细节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