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如“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的要害是 :在不温饱的状况下,是否能谈道德?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这个要害问题,才能给对方以致命的打击在辩论中,人们常常有“避实就虚”的说法,偶尔使用这种技巧是必要的比如,当对方提出一个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假如强不知以为知,勉强去回答,不但会失分,甚至可能闹笑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然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避虚就实”,“避轻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 关键的问题上打硬仗如果对方一提问题,我方立即回避,势必会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以为我方不敢正视对方的问题此外,如果我方对对方提出的基本立论和概念打击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乃是辩论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比如,在与剑桥队辩论时 ,剑桥队的三辩认为法律不是道德,二辩则认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这两种见解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机扩大对方两位辩手之间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又如对方一辩起先把“温饱”看作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后来在我方的凌厉攻势下,又大谈“饥寒”状态 ,这就是与先前的见解发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八)“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九)“李代桃僵”
当我们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 “李代桃僵”这一战术之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我方立论中 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辩论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技巧 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使知识积累和辩论技巧珠联璧合,才可能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十)缓兵之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以慢制胜”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
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营业员,就是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
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 可制怒“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辩论技巧与方法
如果仅仅把辩论看作是唇枪舌剑的较量,未免失之偏颇,辩论之难,不仅在于辨手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才思,良好的嗓音条件和一定的朗诵水平,而且,辩论和评判本来就是软性的,更多靠评委的主观判断,因而辩论的技巧好比体操、跳水运动员的高难度技巧,没有“绝活”得不了高分于是乎,古文诗词,名人名言,禅宗妙语,流行歌词,广告用语,乃至绕口令,歇后语都巧妙穿插在现代辩论中如何将丰富的知识用练达精妙的语言表达出来呢?这就涉及到本文要谈的辩论技巧的问题了
一、就事论事
这一点要求在辩论中抓住辩题,不能离题万里大发议论,而要始终注意主攻方向陈述观点则不要太华丽,而一定要系统地说清楚;自由辩论则不能过多地纠缠在细枝末节上
例如:人类是大自然的保护者(正)/破坏者(反)
反二:我再一次请问对方辩友,人类要生存,要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正四:我想再次告诉对方辩友,破坏是少数的
请问,马有白色的马,但是马一定要是白色的吗?
反三:对方答非所问,请正面回答,人生存发展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在反方的追问下,由于正方一时没有合适的回答,所以搬出了白马非 马论,但反方没有被牵住鼻子,以四个字“答非所问”马上把对方拉回来,在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上毫不放松
二、死缠烂打
这一点看似和上一点相同,但请仔细品读
从内容上说,原则性的问题必须死缠烂打,追住不放,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对方轻易脱身,在每一场比赛中都要设定令对方无法回答的“重炮”问题,把对手逼住不放如何订立重炮呢?辩论双方总是既有理又没理,总有些问题,特别是具体事理或者是哲学原理,对方是不能或无法正面回答的,应该把这些问题理出来`
例:焚毁走私犀牛角是/不是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
,高中学生“辩论赛”活动中辩论技巧及细节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