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第三题答案的第三点“以“旗”喻“树”意在说明乡村伦理中的人性与品德能够荫庇后人,可敬可畏,不容亵渎”不理解。
解答:回归文本【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这一段主要内容是父亲坟前长起了一棵柳树,那是因为父亲生前的厚德的延续和回报。个人觉得对“旗”的理解应该结合该段内容。
下段首句【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承接上文,古人很相信“因果”报应的说法,按此说法,好的人品与德行会有回报。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第三问可以这样的:“旗”象征了好的人品和德行会有回报的因果论。
3、第三题答案第二点“‘旗’象征‘信念或信仰’,旗一样的树不断被伐掉,说明人们逐渐失去了信念或信仰”中“信念和信仰”体现在哪里?
解答:分田前,人与树相安无事,那时的人心纯朴,没有私心;分田后,人们砍树体现了自私自利;后来人们甚至将不属于自己家的人家坟前的树都砍光,人们为了私利丧失了道德感、羞耻感,这些都是失去了信念和信仰的表现。
tag: , 综合教案资料,综合教案大全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