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教学设计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 毕守红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通过搜集网络、图书资料,了解“王蒙”的经历、作品及其他。
② 通过阅读、揣摩、赏析、讨论,领会课文所描写的树的精神品质。
2、 能力目标:
①信息收集整理能力:通过以“王蒙”为关键词上网搜索和查阅图书资料,学会信息搜集整理的方法。
②质疑探究能力:在学生自主讨论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积极质疑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③迁移学习能力:从课内学习课文延伸到课外的拓展,根据自己情感的体验,学习写树,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习、主动学习。
3、 情感目标:
①通过朗读,以及讨论、评价、写作、等教学环节,从树的平凡状态中挖掘丰富的内涵。较准确地理解树的品质。
②在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持续学习探究的动力。
二、重点与难点:
1、 重点:能从每个段落中,领会树的多种品质。
2、 难点:由于对王蒙的生活经历理解不够,把树的品质迁移到人类社会,学生可能会 有困难,如能理解成一个老者的形象就足够了。
三、教学策略:
1、 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2、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策略。
3、 倡导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四、教学准备:
1、通过搜集网络、图书资料,了解王蒙的经历、有哪些作品及其他。
①.http://www.51ks.com/htm/book/46/12344.html(王蒙小传)
②.http://www.51ks.com/htm/book/46/12351.html(作品获奖目录)
《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春之声》《蝴蝶》等
连续四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建议读王蒙的〈我的人生哲学〉)。
③.冯骥才语:他是个乐观,平和,真诚的人。
他经历了许多坎坷,但对于人生,他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光明、明朗的人格。
2、列出生字词清单。(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荫庇 yīn bì参天 cān 自惭形秽huì 城府 汲取 jí 摇曳 yè 允诺 yǔn 赐予cì 枭鸟xiāo 栖息qī 麻痹bì
3、概括各段中树的美好品质,把树的品质迁移到人的身上。(对文章质疑)
4、选出其中你最欣赏树的哪些品质,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五、教学设计过程
(一)、导入新课,充分了解作者。(5分钟左右)
1、 出示图片。
2、 如何写树?(1)就树写树 (2)由树而联想
如:台湾作家呼啸的散文《榕树》,有这种感触:“我屋前有棵大榕树。从小就爱它。那株大榕树,它像一个长者,默默地启示着我们。问它现在多大年纪,它总是摇摇头,笑笑脸,默默地不答。继而,它又似默默地说:‘孩子,这是我的秘密,你们不要问我这些吧!
3、 根据你所查资料,交流你所了解的作家及获奖作品。
只有充分了解作者,才能更好得理解作者所寄予树的含义。
(二)、质疑(感悟理解,合作探究)
(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了几个知识点)(20分钟左右)
探讨各个段落中树的品质:
◆给第二段的一句话“分层”。本节表现了树的平凡,平易近人的品质。
◆注意第三段“转折词”的运用。表现树的不张扬、谦逊的品质。
◆第四段思考树为什么不表白?表现树的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品质。
◆第五段从假设的恶劣环境突出树的执着,坚定的意志。
◆第六段中突出树的理想与抱负。
◆第七段表现树的生命顽强,奋斗不息!
(三)、探讨文章的立意和形式)(8分钟左右)
1、 请部分同学读片段并说说喜欢本段的理由,请同学互相评判(可从语速语调、重音、情感、理解等作评判)
2、总结:树象一个饱经风霜、乐观,平和,真诚的老人…平凡而伟大!
( 由树-----------人)
3、探讨这首散文诗的表现形式:哪些你读得顺口?散文诗的特点?
(句式整齐、多样,韵脚较齐。)
◆排比句的使用:例如“可以…可以… 可以 … ”“是… 是… 是… ”“它受到… 受到… 受到… ”“它没有… 它没有… 它没有… ” “即使它… 即使它… 即使它… ”等,既丰富了语言内容,又加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全文基本上押“衣(yi )”韵,读起来非常上口。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看材料)(7分钟左右)
通过读树你感觉平时常忽略了树的什么?(看材料4自然引出下文的写作训练)
树的故事 (也可以写片段)
举例:新加坡作家南子,对树有着诗意的描述:“榕树的生命力最顽强。它可以从枝干上长出许多须根,这些须根一落到地上,就扎立在泥土里,成了新的茎。一株榕树可以成为一座树林,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
提示:由树而联想◆写树可抓住每一种树的特有外形、树成长的环境、常与树交往的人或物,树特有的心理等方面选材,围绕你的中心情感服务。
◆中心情感先明确 --然后从外形与情感上找对应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五) 、板书
平易近人/不张扬、谦逊/淡泊名利,不计得失/执着,意志坚定/有理想与有抱负
生命顽强,奋斗不息
这是一个长者,平易、谦逊、慈祥历经磨难却依旧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