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因为距离产生美。
师:就像我们之间现在这样吗?我们可以有友情,是吗?然后你看我,我看你。是这样吗?那你请讲。
生:不要让别人看你是朋友,你不要看别人是朋友。
师:好的,请坐,我明白了。朋友之间应有一种相互的平等的信任。这个很重要,是吗?同桌来补充。关于这个朋友,你觉得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朋友?
生:应该是发生了一点事情的人。
师:什么叫“发生了一点事情的人”?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就是他们之间吵了架。
师:你觉得他们之间吵了架,是吗?好,请坐。请你朗读这首诗。
生:(朗读)(掌声)
师:请坐。“谁叫你不经过我的同意,就用我的橡皮”,“明天不要和我说话,我很生气”,“绝对不可以越过这条线”,这是吵架了,这样的朋友,他的朗读也能很好的体现。好,我们来看最后一组——“人与自然”。你们组,来说一下。
生:我们组用“人与自然”的原因是“云”是自然的代表物,文中提到了“你”、“我”,“云”代表着人不能破坏环境,要和它和平相处。所以,我们用人与自然。
师:谢谢,请坐。我非常倾向于这个小组的答案。我们来看一下顾城本人对于这首诗的阐释。我们请同学来朗读一下。
生:《顾城:复归自然的愿望》:这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自然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原始的亲切感。这组对比并不是毫无倾向的,它隐含着“我”对人性复归自然的愿望。
师:很好。其实作者本人的观点,也只是很多种理解中的一种,它并不是绝对的权威。但是你要知道顾城他自己是这么想的。好,我们再完整的朗读一下这首诗。我们知道它本来的标题是《远和近》,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生:(朗读)
师:我来问下同学,你最喜欢那个题目。
生:我最喜欢《人与自然》(学生笑),他体现了作者的观点。
师:你呢?
生:我还是觉得是我们组最好,就是心比云更远,因为我认为“云”就代表大自然,人对云有一种亲切感。但是人与人之间确实有很多隔阂,而我们组的题目就体现了心与云的距离和人与人的距离。
师:谢谢。请坐,我非常高兴两位同学经过这样的探讨之后还能够坚持自己的看法。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读一个作品,自己的直觉和自己的判断,还是很重要的。今天天气很好,放学以后,大家有机会可以抬头看一看云,因为看云的时候,人是很放松的。你和云的距离还有你和人的距离都会变得很近。好,下课。
tag: 教学 课堂 , 高一语文必修一,高一语文必修一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