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离去了一个新的春天的世界田地间响起斑鸠的叫声在不能进入的荆棘丛底,每一个夜晚以及每一个早晨,都会闪动出鸟儿的啼鸣
它从哪儿来呀?那歌声?在这么长的严酷后,鸟儿们怎么会这么快就复生?它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新生活在鸟儿们喉中凝成悦耳的声音它开辟了银色的通道,为着新鲜的春日,一路潺潺而行
当冬天抑制一切时,深埋着的春天的生机一片沉默,只等着旧秩序沉重的阻碍退去冰消雪化之后,顷刻间现出银光闪烁的王国在毁灭一切的冬天巨浪之下,蛰伏着的是宝贵的百花吐艳的潜力有一天,黑色的浪潮精力耗尽,缓缓后移,番红花就会突然间显现,胜利地摇曳于是我们知道,规律变了,这是一片新的天地,喊出了崭新的生活!生活!
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也无须再回忆严寒中沉闷的响雷,以及重压在我们身上的酷冷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即使当我们凝视那些散落遍地、尸身不整的鸟儿腐烂而可怕的景象时,屋外也会飘来一阵阵鸽子的咕咕声,那从灌木丛中发出的微弱的啼鸣那些破碎不堪的毁灭了的生命,意味着冬天疲倦而残缺不全的队伍的撤退我们耳中充塞的,是新生的造物清明而生动的号音,那造物从身后追赶上来,我们听到了鸟儿们发出的轻柔而欢快的隆隆鼓声
世界不能选择我们用眼睛跟随极端的严冬那沾满血迹的骇人的行列,直到它走过去春天不能抑制,任何力量都不能使鸟儿悄然,不能阻止大野鸽的沸腾,不能滞留美好世界中丰饶的创造,它们不可阻挡地振作自己,来到我们身边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月桂树总要飘出花香,绵羊总要站立舞蹈,白屈菜总要遍地闪烁,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
那些强者将跟随冬天从大地上隐遁春天来到我们中间,银色的泉流在心底奔涌,这喜悦,我们禁不住在这一时刻,我们将这喜悦接受了!变化的时节,啼唱起不平凡的颂歌,这是极度的苦难所禁不住的,是无数残损的死亡所禁不住的
多么漫长漫长的冬天,冰封昨天才裂开但看上去,我们已把它全然忘记了它奇怪地远离了,像远去的黑暗看上去那么不真实,像长夜的梦新世界的光芒摇曳在心中,跃动在身边我们知道过去的是冬天,漫长、恐怖我们知道大地被窒息、被残害我们知道生命的肉体被撕裂,零落遍地所有的毁害和撕裂,啊,是的,过去曾经降临在我们身上,曾经团团围住我们它像高空中的一阵风暴,一阵浓雾,或一阵倾盆大雨它缠在我们周身,像蝙蝠绕进我们的头发,逼得我们发疯但它永远不是我们最深处真正的自我我们就是这样,是银色晶莹的泉流,先前是安静的,此时却跌宕而起,注入盛开的花朵
生命和死亡全部不相容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继而,一股新的浪头涌起,便全是生命,便是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死亡攫住了我们,一切残断,沉入黑暗生命复生,我们便变成水溪下微弱但美丽的喷泉,朝向鲜花奔去当炽烈而可爱的画眉,在荆棘丛中平静地发出它的第一声啼鸣时,怎能把它和那些在树丛外血肉模糊、羽毛纷乱的残骸联系在一起呢?在死亡的王国里,不会有清越的歌声,正如死亡不能美化生的世界
鸽子,还有斑鸠、画眉……不能停止它们的歌唱它们全身心地投入了,尽管同伴昨天遭遇了毁灭它们不能哀伤,不能静默,不能追随死亡死去的,就让它死去现在生命鼓舞着、摇荡着到新的天堂,新的昊天,在那里,它们禁不住放声歌唱,似乎从来就这般炽烈
从鸟儿们的歌声中,听到了这场变迁的第一阵爆发在心底,泉流在涌动,激励着我们前行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它从陌生的地方来,降临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乘上了从天国吹来的清新柔风,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劳伦斯的《鸟啼》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借讴歌“向死而生”的鸟,来讴歌“向死而生”的生命只有感知所托之物,才能体悟所言之志窦建丽老师将《鸟啼》教学目标设定为“体会不同情境下鸟啼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深意”、“学习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是切合教学实际的据此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清晰可见:
由聆听鸟啼到想象色彩,由想象色彩到思考生命;由理解语句到体悟象征写法;最后是读写结合“试着把你的生命感悟通过象征的手法写出来”前者指向第一个教学目标;后者指向第二个教学目标从教学过程设计看,前者详而后者略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前一个目标解决了,后一个目标水到渠成
如何设置教学节点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文本研读初始阶段的设问切中肯綮:鸟啼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出现的?(严冬肆虐,鸟尸横陈)这个问题本身包含着暗示——对比写法,而对比写法关系到对“死亡与生命”这一命题的思考在教学中,一个好的提问往往是一种暗示,而这种暗示又应该出现在学生“视而不见”之处学生稍加思索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啊,我怎么没留意到啊?当然,难度较大的问题也自有其价值关键在于点在要害处,收到茅塞顿开的效果接下来的点拨意欲因势利导,但操之过急:“ 象征死亡的严冬的鸟尸与象征新生命的暖春的鸟啼两者对比,肯定了生命冲动的力量不可阻挡”文本研读进度还没到关于生命的思索的段落,怎么就得出严冬象征死亡,鸟啼象征新生命的结论呢?这样一来,文章的主旨和写法就都提前交代出来了在这个节点上,对文章主旨和象征手法的索解被提前“结束”结论的提前到来,影响到教学过程的整体生成,使后续教学环节失去了应有价值
教学节点设定与文本脉络密切相关在阅读教学中,不管教学目标如何设定、教学内容如何取舍,文脉把握至关紧要否则文本解读就有“肢解”之危,影响整体感知那么,这篇文章的脉络是怎样的呢?按原文语句:夜色下的蔷薇棘丛中,传出“微弱”、“隐约而清越”的鸟鸣——“它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而又喷涌而出,开辟出银色的通道”——“我们就是这样,是银色晶莹的泉流……注入盛开的鲜花”——“银色的泉流在心底奔涌”,“我们便变成水溪下微弱但美丽的喷泉,朝鲜花奔去”——“在心底,泉流在涌动,激励着我们前行”(结尾)再概括一下:鸟鸣——泉水——心泉“鸟鸣”之于“泉水”是移觉,“鸟鸣”之于“心泉”是象征如果按照这样的脉络来解读文本,教学设计或许会是另一番模样
究其一点,不及其余;篇幅所限,到此为止
tag: 教学 公开课 , 高一语文必修二,高一语文必修二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