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陈庆德《登高》《锦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陈庆德《登高》《锦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303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四
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陈庆德《登高》《锦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原创一体化教学案

《登高》《锦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2010

教学设想:

两诗选自苏教版“笔落惊风雨•诗从肺腑出”板块,《登高》原属于教学课文范畴,《锦瑟》原属于自读或选教课文范畴。学生理解《锦瑟》有困难,故不作自读处理。“诗从肺腑出”板块选有唐诗四首。萃集了唐代代表诗人的四首诗作,意在通过文本研习指导学生体验它们不同的诗风,或狂放或沉郁,或写实或隐喻,从中把握诗人慷慨苍凉、感叹怅恨的人生情怀。把这两篇合在一起,主要是为了方便于课时安排。学习本文,主要是理解杜甫、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继续学习诗歌的鉴赏。

目标与要求:

1、了解有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品味诗句语言,体会诗作风格;

3、学会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其跳跃的隐性的含义;

4、学习对诗歌的赏析评价。

教时设置:1教时

一、导入新课。

在盛唐诗人中有两人的成就达到了诗歌创作的顶峰;一个是登上浪漫主义之巅的“诗仙”李白;一个是登上现实主义之巅的“诗圣”杜甫。到了晚唐,诗歌已经相对不景气了,不过也有两位非常杰出,这就是李商隐和杜牧,后人称他们为“小李杜”。今天我们学杜甫的《登高》和李商隐的《锦瑟》。

二、学习《登高》

三、了解杜甫和有关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一生,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个皇帝统治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唐王朝由太平盛世转到衰落的大动荡时期。杜甫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歌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所以人们称杜诗为“诗史”,称杜甫为“诗圣”。

  33岁那年,杜甫在河南洛阳遇见了当时已经是很有名的诗人李白,李白比杜甫大11岁,两人一见如故,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谊。这次见面,给杜甫很大的影响。第二年秋天,他们在山东分手,不久,杜甫到了京城长安。他抱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期望为国家作一番事业。结果是“朝扣富儿们,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当时朝廷腐败,政治黑暗,统治阶级越来越奢侈腐化,杜甫虽然到处奔走,仍没有结果,生活越来越艰难。这时,他看到了社会的种种矛盾,思想也更同情劳苦大众。

在长安,他一呆就是1O年。这1O年间,他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认识了社会黑暗,开始用诗歌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的现象。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等。《兵车行》,诗句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形象。那种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令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深刻地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丽人行》揭露了杨贵妃、杨国忠荒淫奢侈腐化的生活。

公元755年,杜甫凭着自己的才学,总算谋到了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年冬天,他从京城长安回奉先县去看望自己的妻小。途经骊山,唐玄宗和杨贵妃正在华清宫里饮酒作乐,宫里传出了阵阵歌舞笙笛声。杜甫看到这一切,心里感慨万端。他停止脚步,抬头看着华清宫这华丽的殿堂,不由得使他想起了长安街头的挨饿受冻的人民,和一路上成群结队的饥民。其实,这时安禄山已经在范阳起兵,消息尚未传到长安。广大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以皇帝为首的这群大小官僚及杨氏一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杜甫想到这里,心情非常沉重。他也联想到自己妻儿所处的境地可能更加悲惨,于是加快了归家的步伐。经过几天劳累,终于到了奉先县。刚走到家门口,就听到院里一片哭声。进屋一看,原来是自己未满周岁的儿子因饥饿而死。他眼前一黑,几乎要跌倒。他感到没有尽到一个作父亲的责任,连自已的儿子都养活不了,心中悲痛至极。他把路上和在京城看到的这一切,写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剥削阶级的罪行。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千古绝句。

  杜甫晚年住在一条小船上,漂泊湘江一带,生活非常穷苦,只好以卖药为生。长期的水上生活,使他染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和肺病。公元770年冬天,这位伟大的诗人,在贫疾交加中死于湘江的船上,终年59岁。

四、朗读

1、听配乐朗读

2、自读背诵

五、理解赏析

1、内容理解,填空:

词语解释:猿啸——猿长鸣声。落木——落叶。萧萧——形容秋天树叶纷纷落下的声响和状态。整体理解: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秋在夔州时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之景  ,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诗中名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理解体会诗句,串连出每句诗的大致意思,先和同学交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世事艰难,终身遗恨,秋霜染白了我的双鬓,穷病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

3、讨论回答(先思考,后和同学讨论,再班级交流)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找出这两句的“诗眼”,说说有怎样的内涵?古人评价此诗说颈联十四个字,却包含了多种情味,你能加以赏析吗?

(“诗眼”是“悲”和“独”。一为国家不幸人民灾难而悲,二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悲,三为自己老病孤苦而悲。独,外在的世态炎凉;内在的孤独寂寞。“万里”喻地之远;“悲秋”点出秋意;“作客”点出自己沦落他乡的遭际;“常”说明一生颠沛流离。“百年”指自己已是垂暮之年;“多病”是孱弱之躯。诗人的羁旅愁情和孤独之感就象落叶和江水那样推排不尽。人生失意,久客孤独,悲秋苦病哀情深沉。)

(2)全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为后两联营造氛围,烘托情感。首联写登高所见所闻。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在江水诸州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颔联写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的、滚滚而来的江水,流露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后两联抒情。颈联写诗人目睹苍凉宏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秋情绪。尾联对接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六、学习《锦瑟》

七、了解李商隐和有关背景。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开成二年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死后,李商隐投靠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并与之女结婚。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他的多愁善感和繁博的事象及复杂的意念,在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它表现出来。这种象征手法建筑在丰富而美妙的想像的基础上,因而他笔下的意象,有时如七宝琉苏那样缤纷绮彩;有时像流云走月那样的活泼空明,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他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术形式发展有重大贡献。著有《玉溪生诗》。

[1] [2]  下一页

,陈庆德《登高》《锦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陈庆德《登高》《锦瑟》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