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千古美文,要鉴赏它,必须从诵读开始,“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有读透、读深,通其义,晓其情,品其韵,参悟其中,才能借鉴运用到写作上来
诵读——入乎其内,解读文本之本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习惯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由于离我们年代久远,有的古奥难涩,由此感悟文言文必须从诵读开始
一读正其音一读要读准字音,字正腔圆谈到古文诵读,清代古文家曾国藩体会深长:“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中体会节奏感
再读通其义再读则要充分借助课本注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同桌为单位,边读边译,实词虚词,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逐一落实,完成文言文基本知识的积累
三读晓其情“一切景语皆情语”,《项脊轩志》是一篇以情感人的美文:祖孙相惜情、母儿相爱情、夫妻恩爱到生死两隔的相思情、家族由盛到衰的悲苦情……以喜写悲,以悲写爱,以爱写憾,层层延展,一往情深各种情态都蕴藏于文本的情景、对话之中,通过诵读,将情感孕育于声音之中,触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此三读要品读、精读,尤其要富有诗意地读描写项脊轩周围环境及在轩中“偃仰啸歌”“冥然兀坐”的文字,揣摩作者怡然读书的快乐情态;意味深长地读文中“吾”与“老妪”、“吾”与“祖母”对话部分,人物的感怀之痛溢于言外,感人泪下;缅怀伤感地读悼念亡妻的文字,读出以乐景写哀情的惆怅;“庭有枇杷树”一段,要读出“物是人非”无限绵长的思念和悲愁
四读品其韵曾国藩认为古文“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四读切要涵咏,细嚼慢咽,例如归有光在庭院旁种植“兰”“桂树”“竹子”,其中的情韵可以借助“
以声求义,以声传情,以声品味,多点诵读是文本解读深入的木之本水之源
写作——出乎其外,实现教学双赢
文本解读有“进”才有“出”陈善曾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则是入书法;用得透脱,则是出书法”“进”是输入,“出”是输出精彩的文本教学既要“进”——读出情味,又要“出”——写出情韵,“进”“出”自如以达到教学的双赢效果
学生有了多角度的诵读,情动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为此我设计了四组从易到难、从句到段到章的写作训练,分别是:勾画点评、情境再现、对联作结、借鉴创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根据得到的任务再分为若干小组,积极探讨,充分发挥其群体智慧,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勾画点评:学生勾画出意味深长或遣用精妙的句子,亦可链接经典名句,既活用,又点评,一举两得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以精练的短句写出了怡然自得的读书生活,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以乐景写乐情,犹如一幅优美的画面,清新高雅,蕴藉动人,高雅的乐趣和高洁的情趣寓于景中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树大分枝,人大分家”,形象地写出了家道昔盛今衰、人世炎凉的感慨,兄弟手足之间似乎反目成仇,作者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儿寒乎?欲食乎?”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寥寥数语,嘘寒问暖、疼爱子女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望子成龙”之心,人人皆有祖母对儿孙充满期待,儿孙也当为此悬梁刺股,刻苦读书,但壮志未酬,祖母已故,字里行间充满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哀伤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睹物思人,怅然若失枇杷树亭亭如盖,爱妻长眠地下,思念不绝如缕,无尽的感伤油然而生
情境再现:在保持文本原意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想象进行文本再创造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光泽盖世它把原本就空虚的空气填补得更加空虚,一只飞蛾缓缓飞过,也找不到半点的蛛丝马迹月桂树影,错杂婆娑,为半墙上的纸窗轻轻地添上纱帘,与倒影在室内举诗吟唱的人影相映成辉树影随之舞动,可是风吹影动志不动,清风明月好读书,我这钟爱阅读书籍的执着心情,真如同外面的风景一般珊珊可爱啊!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时光如风,在叶间穿梭,吹不去你的容颜;时光如水,在指间流过,流不走我的思念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深曾经拥有过,当终生难忘那亭亭如盖的枇杷啊!纵有千种思念,更与何人诉说
对联作结: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联概括文章的内容因为学生已理解感悟文章的脉络,从关键词“喜”和“悲”入手,先由老师带进门,即教师先拟上联,让学生对下联的方式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教师出上联:南阁子度沧桑冷暖交加
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自由讨论,对出下联:
先大母盼儿效甘苦在心
枇杷树守旧情爱恨缠绵
……
由于起点低,有了成功的基础,教师带领学生再次研读本文,触发他们自己研习对联的欲望:
风移影动志不动
物是人非情岂非
书海啸歌几多憧憬几春秋
小轩追怀一度思亲一怆然
教师善于点拨,肯定闪光之处,让学生彼此享受成功的快乐
借鉴创新:万变不离其宗,借鉴创新也应立足于文本基础之上加以拓展延伸,否则教学就会出现脱节“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再次品读文本精彩片段,感悟作者渗透其中的情态是必须的以读促写,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情感世界走进现实生活,体验亲情“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郁于中,不吐不快,由此我设计了从句子到段落的两个写作训练:
以“母爱”为话题来仿写两个句子:
母爱像什么?母爱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万物,温柔细致;……
母爱像春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爱再生,柔韧不屈;母爱像春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普照万方,温暖你我
母爱像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默默奉献,无怨无悔;母爱像落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零落成泥,大爱无声
截取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从细节入手,抒发你对故居或亲友的眷恋、怀念之情
…………
大概是凌晨三四点了吧我又被你惊醒了,你直顶顶地站在我房门前,强烈的电筒光线照在墙上,我被你吓醒了,便脱口而出地说你有病,问你为什么不开灯,你却说:“没有,我只想看看你在不在而已”说罢,便转身回房去了我想我是个野女孩,父母都不要我南下打工去了奶奶,家里只剩下我和你,白天你下地,没有时间看管我,只有半夜三更来看我,想我劈头盖脑骂你狠毒的话语,想着想着,泪水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覃海兰《我和你》
前者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经典名句来抒发情感,真挚厚重;后者运用细节描写书写真情,细腻感人
《项脊轩志》写作的核心就是以悲写爱、以爱写憾因此读写教学必须围绕这个核心进行,情感生成是基础,再通过形象思维,从内到外、由句到段进行作文训练,读一读,议一议,写一写,以求达到语感和语言的生成,读写这样相为促进,情智就能共生
物是人非情岂非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有满腔的热情和强烈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意识,善于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情,体验现实情,抒写生活情
tag: , 高中语文必修五,高中语文必修五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