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3课时)
庐丰民族中学 曾传康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4、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结合时代背景,把握小说主题。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 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一副由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由于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本文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关于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蘸( zhàn ) 羼( chàn ) 拭( shì ) 哄笑( hōng ) 笔砚( yàn )
阔绰( chuò ):阔气。 绽出(zhàn) :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格局:布置的格式。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间(jiàn)或:偶然,有时候。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2、讨论分析:
① 这篇小说写的是什么年代的事?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
② 小说写的是什么样的人和事?
③ 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开头三段起什么作用?
④ 小说写“我”这个12岁的小伙计有什么作用?
A、“我”——12岁的酒店小伙计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
B、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
C、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凉的意味。
⑤ 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作者描写社会环境:A、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B、从“我”职务的变换,可以窥见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炎凉。
所以说,前3段的描写与叙述,为孔乙己的出场安排了场景,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 。
四、赏析文章。
(一)分析第一部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掌柜对长衫主顾惟恐侍侯不周,对短衣帮则能欺则欺。可见人心势利冷酷社会世态炎凉。
讨论:开头两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然后让主人公孔乙己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
①使人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活动,故事情节在特定的环境里展开。全文结构严密,情节集中。
②这样一个势利、冷酷的社会环境,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
③这样一种阶级对立十分严重的社会环境,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份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
,《孔乙己》优质课教案17tag: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