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5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428  栏目: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向超

一、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语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
   4、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三、   教学准备:

1、通过预习初步掌握字词的含义,把握文章的大意。

2、品味文中优美语句,领悟其深刻含意。

3、借助于投影仪、小黑板、图片等辅助性教学用具。

四、教学设想:
       使学生从作者在那座悬崖上学到的如何克服困难、战胜苦难的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领悟人生会有这样和那样的波折,要着眼于克服困难的那一小步,要勇于跨出那一小步,人生才能跨出一大步。让学生积极思考一小步是成就一大步的基石,使学生从一小步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把跨出一小步作为教学的重点加以体会和领悟,帮助学生端正克服困难的态度和树立坚强的个性。

五、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2、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父母突然下刚,家中经济陷入困境,你自以为挺努力,却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别人搞好关系,人家却不理你等等,面对这些,你也许感到困惑,也许感到茫然,其实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在困难面前,有些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联系你的学习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莫顿·亨特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悬崖上的一课》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此外《心灵鸡汤 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这本收录激励心志的成长故事的书中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

本文是叙事散文。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写法自由灵活,语言生动活泼,抒写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式样。                              

散文分类: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

神不散:立意明确,主题鲜明、深刻、集中。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字词:A、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形容十分恐惧不安。(心惊肉跳)

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小心翼翼)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丧失信心,意志消沉,不能振作。(  灰心丧气)

B、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

①训诫(jiè) ②屡次(  lǚ)③迂回(yū ) ④啜泣(chuò ) ⑤耸立(  sŏng  )⑥纳罕(hǎn    )⑦颤抖( chàn )⑧瘦骨嶙峋(línxún)⑨头晕目眩(  xuàn  )落下(là    )着眼(  zhuó   )     

2、自由泛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复述课文内容。(投影提示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一个城市?   费城

故事发生的时间?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一共五个孩子;内德,杰利

那悬崖有多高?岩石架又有多高?   约20米高。岩石架约7米

(三)研读和赏析
    根据自由泛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投影仪显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回答)
1、根据复述提示: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写了些什么内容?
    明确:(一)、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二)、经过 (4——15)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6——2)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   
           (四)、启示(  24  )走一步 , 再走一步 

第一 部分(1~13段),冒险。写“我”跟着小伙伴们爬上了半山腰的一    块石架,上下不得。

第二部分(14~22段),脱险。写“我”恐惧地伏在石架上,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了石架。

第三部分(23段),感悟。写由小时候爬山的事情悟出的人生道理。
    2、合作探究:(投影仪显示问题,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
﹙3﹚、“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
    明确:“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在爬悬崖的整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危险?又是如何脱险的?

遇到的危险:

A、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未爬)

B、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跟着他们向上爬)

C、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终于爬上石架)

D、软弱地哀求。感到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伏在岩石上,上不去下不来)

脱险的过程:

A、杰利带来了我的父亲。(听见)

B、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安慰我。(我哭着说)

C、父亲教我把左脚踏到石架下面那块岩石上。(我顿时有了信心)

D、父亲教我把右脚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我的信心大增)

E、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啜泣了一会儿,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4﹚、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明确: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5﹚、在文中找出有关“说”的标点运用的三种情况。

[1] [2] [3]  下一页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5》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