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节选)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特殊情节的处理意图及其效果。
2、了解红军过草地的险恶环境,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
学习重点: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
学习难点:了解影视艺术的一般特点。
文体、作品简介:
影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视觉造型艺术,它熔文学、表演、摄影、音乐、美术于一炉,以推、拉、摇、跟、移、空格等各种镜头为基本结构单位,通过镜头的组接创作出运动的、有连续性的、不受时空限制的画面,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人们视觉感知的需要。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中央电视台将电视文学剧本《长征》搬上荧幕。本文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与由人物对话推进的作品情节的发展截取了4个场景,再现了红军长征中可歌可泣的历史史实。塑造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和雄才伟略,表现了红军战士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展示了我党转危为安走向胜利的艰难过程,弘扬了“长征精神”。
第一课时
一.自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泥泞( ) 咴咴( ) 哽咽( ) 篝火( ) 疲惫( )
xuàn丽( ) 翩翩( ) 牦牛( ) 万lài( ) 猝然( )
怔( ) è然( ) 蓦地( ) 沉吟( ) 扳机( )
溢( ) qīng听( ) 急骤( ) 牦牛( ) 分外( )
2.解释词语。
特 写
沉 吟
万籁俱寂
创 举
急 骤
纵 身
先 遣
二.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分别概括四个场景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课文节选的4个场景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情节,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表述形式:
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_____,理由是_____。
三.拓展延伸
总结电视文学剧本的一般特点。
四.反馈练习。
1.在下面一句话中的横线上,仿照前两个分句,续写一个分句。
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不把生活的污秽随意抛向它们,那么小溪也会使你快乐,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甜蜜的甘露;__ 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
2.红军长征七十多年后,崔永元带着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70多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任务。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材料选自“新浪网”,假如请你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发表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你将如何说?
材料一:长征不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我建议把它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运动,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91岁高龄的李中权将军曾参加过长征,他告诉选手们:“我当年长征时,才二十出头,真的是吃过草根,吃过皮带。你们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材料二:除了走路外一切都是形式:没有敌人围攻追杀;渡河有人给准备船;洪水过了再下水;爬山给准备向导、绳索并提供天气预报……有医生全程跟踪,没有任何危险。这是什么长征呀?分明是在作秀。
材料三:崔永元坦承:“的确,现在长征路线的交通等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也没有敌人在追我们,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这是在炒作,那请他们来走一回。我们不光是用脚在行走,更是用心在丈量,在体会一种精神!”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与探究。
1. 文中所体现的长征的困难有哪些?
2.课文中多处用了“猝然”这个词,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分别说说下列句中的“猝然”所含的情理。
(1)、彭德怀俯身整理一位烈士的遗容,猝然眼花,栽倒在草地上。
(2)、警卫员猝然回身抱着战马的脖子失声地哭了。
(3)、彭德怀猝然拔出手枪,对准战马扣动了扳机。
(4)、毛泽东怀着异样的情感猝然站起身来。
二.合作交流。
1.细读《草地水塘旁边》一节,讨论下列问题:
(1)上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 )
A.周团长 B.两个抬担架的红军战士 C.周团长和两个抬担架的战士
(2)“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请你推断,这句话中省略部分的内容应是( )
A.去学文化、学科学,建设社会主义。 B.继续长征,继续革命。
C.赡养父母,抚养孩子。 D.把我抬出草地,一起迎接长征的胜利。
(3)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4)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5)作为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没有勇往直前,却爬进水塘赴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2.警卫员以身护马,伸出双手大声喊:“不!不!……”之后,电视镜头上是“长时间的静寂”。请你和班上的同学讨论讨论,此时,刘少奇同志、彭德怀同志、警卫员同志各在想什么?然后再互相评定一下,看谁的答案最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也最符合剧情的发展。
刘少奇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彭德怀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警卫员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反馈练习。
生死攸关的烛光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
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她丈夫被德国人俘虏了,身边只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12岁的雅克和10岁的杰奎琳。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
每周星期四晚,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管内装有特工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尽管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她始终感到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当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
,《长征》节选导学案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tag: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