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生之机趣
3 日 历…………冯骥才
4 蚂 蚁…………南 帆
比较.探究
每天诞生一次…………………周 涛
列宁格勒的树…………………李 专
辛劳的蚂蚁………………马克.吐温
附:蚂蚁与蚂蚱
走向虫子………刘亮程
拓展阅读
蜘 蛛………哥尔斯密
猫的天堂…………左拉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感受之美
语文趣谈 圣人也是虫
《 日历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3.依据课文,延伸阅读,培养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任天津市文联主席。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神鞭》,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南帆本名张帆,现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文学研究所所长。同时为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帆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目前已出版了《理解与感悟》、《冲突的文学》等学术著作。他写作和出版了《文明七巧板》、《星空与植物》、《追问往昔》等多部散文著作。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
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冯骥才( ) 平庸( ) 纯粹( ) 嵌入( ) 载体( )
了无痕迹( ) 倒行逆施( ) 黯淡无光( ) 刻骨铭心( )
了无: 侥幸:
倒行逆施:
个案: 致力:
3. 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1)本文的标题是“日历”,但文章显然不仅仅是写日历,那么文章究竟是写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
(2)请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朗读以下文段,概括大意。
(1)(第2—3自然段):
(2)(第4—6自然段):
(3)(第8—9自然段):
(4)(第10—15自然段):
2、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
3、本文中有关时间、人生、生命的哲理感悟的格言式的句子很多,请找出谈谈自己的理解并背诵积累。
4、有关时间、人生、生命的名人名言或名人故事很多,请查阅积累。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四、教师小结
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文章以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日历”引出话题,前半部分主要写翻日历时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十分快活,后半部分引出对岁月匆匆的感慨。揭示了人要充实自己的人生日历,要将生命过的有意义这样的主题。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哲理感悟,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
tag: 年级语文 北师大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