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暴十寒 与人为善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五、有关孟子的典故: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
六、《孟子》中的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4)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2、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
3、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
(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柏杨(1920~2008),初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河南辉县人。1942年考取大1949年去台湾,任职于大中学和《自立晚报》。1960年在《自立晚报》撰写《倚梦闲话》专栏,为写杂文之始。1962年又为《公论报》撰写《西窗随笔》专栏。所作杂文主题不离人权与人道,对台湾社会和官场的黑暗面,作猛烈的揭发和攻击。同时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病态部分及其造成的人性弱点,进行了尖锐批评,在冷嘲热讽中蕴藏着“恨铁小成钢”的深厚感情。以《丑陋的中国人》为题在美国各地演讲,次年出版同名杂文集,为1986年台湾十大畅销书之一。
(二)自读课文,做好预习批注。
1、标示文章的自然段。
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
榔头( ) 诅咒( ) 迄今( ) 干没 杜暹( ) 戋戋( )欤( ) 恐吓( ) 歃血为盟( ) 潸然泪下( ) 书香世家 物极必反 对牛弹琴
扬长而去 爱不释手 人赃俱获 劳师动众 声泪俱下 摇尾乞怜 一笔勾销
书香世家:
干没:
潸然泪下:
摇尾乞怜:
对牛弹琴:
歃血为盟:
3. 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1)作者主要针对什么人进行了批评?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提出了什么主张?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
1、速读课文,理出文章的思路。
2、体会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赶快参加吧!)
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自主学习时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提示总结:
文章的主旨是批判借书不还的恶习,对受损者极表同情,但是,全文正面批判借书者甚少,相反,倒是花了大部分篇幅细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甚至写其“恶劣”的讨书行为,“恶毒”的开骂。但是,这种“恶劣”、“恶毒”大都是反讽,导致“恶劣”的大都不是正常的道理,是一种歪理。我国相声艺术有言,“理而不歪,笑话不来”。正是因为歪理成串,歪理歪推,文章才充满了幽默的谐谑之趣。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学案合集tag: 年级语文 北师大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