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巩固、拓展、延伸
探究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旅游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六、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一、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重点 :诵读、掌握重要词语的含义。
难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法指导: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根据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元丰二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军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自离开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这篇课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苦境中写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
(一)走进课本
1了解作者。
苏轼,字( ),号( ),( )之一。
2解决生字词。
遂( ) 寝( ) 薻( ) 荇( ) 柏( )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节奏。用“l”画出停顿节奏。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活动二:精读课文。借助注释翻译课文。把你不理解的字、词、句写在下面,小组讨论交流或请教老师。
活动三: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文中语句作答)
活动四:面对所见夜景,苏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课文中哪些语句可见作者的 “闲”?你怎样理解这个“闲”?
,《小石潭记》导学案10(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tag: 小石潭记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