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案
庐丰民族中学 曾传康
【教学目标】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理解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新的认识。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情况。
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就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作者介绍: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林山人,安微全椒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安微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儒林外史》,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又有《文木山房诗文集》。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
(二)结合下列图片, 复述故事。
(三)把握课文结构
《范进中举》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中举前和中举后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范进中举之前的情况。第二部分: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
(四)速读课文,想想: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有什么变化?
三、精读课文,思考:
1、说说中举前范进的家境如何,他的社会地位如何?
饿了两三天两眼看不见 乡试无盘费现世宝
癞虾蟆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2、范进中秀才后回到家里,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这一部分与写范进中举有什么关系?(因为范进中了秀才,这就取得了考举人的资格.此外,从胡屠户教训范进的话里可以看出,中了秀才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范进的地位,还不能满足他追求功名的愿望。)
(二)精读课文3~12段,
1、说说中举后范进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称兄连谊的 送银赠房的
才学高 品貌好 天上星宿 贤婿老爷
2、范进一生热衷科举,追求功名利禄,为什么当他得知真的中举后却又发疯了?
范进从20岁起屡试不中,苦苦挣扎,直到54岁才得了个秀才。邻里的揶揄、胡屠户的责骂,已成为家常便饭。他内心压抑着一种不平之气,但又相信命运赠人,自安于卑微屈辱的地位。他时时热切盼望中举,又从没料想到那一天真的会到来。当他已完全习惯那种饥寒、屈辱、寄生的可怜地位,已麻木到在胡屠户那种难堪的辱骂面前点头称是的时候,突然看见“第七名亚元”的大红报帖,他那被失败和屈辱所窒息了的一切欲望和自尊心,以及多年来郁结的怨愤和悲哀突然活跃起来,他的神经无法承受,情不自禁地喜极而疯。
3、课文写范进中举的疯态及前后不同的境遇,我们对范进所处的社会,有哪些了解?
封建科举制度毒化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
封建官僚不仅享有巨大特权,而且贪污腐败,读书人一旦爬上去,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便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
4、请从胡屠户、乡邻、张乡绅对范进态度的变化这个角度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胡屠户: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截然不同的两副嘴脸,充分表现出他的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乡 邻:趋炎附势,谴责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的道德风尚。
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次要人物。作者具体描写了“张老爷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范 进:① 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② 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四、归纳文章主题。
作品以范进中举前后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调动讽刺艺术的各种手段,让一幕幕精彩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活现出某些人物的卑污灵魂,谴责了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丑恶的道德风尚。
五、作业布置:
1、范进中举了,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什么说在他身上还体现了封建科举的罪恶?
2、续写《范进中举》,可以大胆想象,7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tag: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