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亲爱的祖国》教学实录
胡兴华 湖北宜城一中 贾严贞 湖北襄樊教研室
一、导入(在课前播放《祖国啊,我永远热爱您》背景音乐之下教师导入)
师:上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首诗,请大家齐读这首诗的题目。
生(齐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师:如果咱们要读出对祖国的感情,哪个词应读重音?
生(齐):亲爱
师:请大家再试读一遍
(生齐读,重读“亲爱”)
师:好的,请大声地再读一遍
(生大声齐读,群情振奋)
(点评:有层次地齐读三遍课题是在课前播放音乐的延续下进一步营造爱国氛围,唤起学生阅读期待。语文课的第一分钟就是在学语文,执教者抓住题目中“亲爱”应重读这个切入点,为后面的情感教学作了铺垫。)
二、听读,明了形象
师:这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一首诗。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刚刚读完初中二年级的舒婷就不得不中断学业到农村插队。直到1972才得以回城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1976年四五运动后,看到了新生希望的诗人面对伤痛满身的祖国,唱出了自己心中的歌。
请同学们首先听教师诵读全诗,注意听准字音,并展开联想和想像,听后说一说你眼前展现了怎样的祖国形象?
师:配乐深情朗读
(生鼓掌)
(点评:执教者的范读有板有眼,有腔有调,抑扬顿挫,感情充溢,时而低沉缓慢,时而高亢急速,时而哀痛压抑,时而欣喜欢悦,执教者用深情朗读表现了对文本较为准确而深刻地的把握,真正读出了作者的那种情怀,给学生领悟文本以很好的启示。)
师:谢谢同学们对老师的鼓励。请大家谈一谈你眼前展现了怎样的祖国形象?
生1:当我听老师读完第一节的时候,我想到了祖国当时是十分贫困落后的,也是十分痛苦的。
师:你听得真仔细。
生2:我认为当时祖国虽然是落后的,但人民还是为祖国的富饶、荣光而着想,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师:还有哪些同学认为是这样的呢?
生3:我认为祖国虽肩负着繁重的劳动和工作,但仍然以无比宽厚的姿态来养育她的儿女们,表现了祖国坚强不屈的慈母形象。
生4:当我听到老师非常深情地读到第三节,尤其是“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时,我觉得祖国这时是新生的形象。前面祖国非常的贫穷,但是听到这里,我感觉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生鼓掌)
师:听到了另外一种祖国形象。
生5:我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了祖国是贫穷的、是痛苦追求着的、又是新生起步的形象。
板书:贫穷 痛苦追求 新生
三、初读,领悟情感
师:同学们想不想象老师一样纵情地朗读这首诗呢?
生(大声):想。
师:那现在就请同学用你喜欢的方式纵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次,咱们朗读的要求更高了,诗中有三个词暗示了作者情感历程的变化,你能读出来吗?这种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请大声地读起来吧。
(生读,声音有点小)
师:再大声一点,纵情地读出来。
(生放声朗读)
师:请同学们小声议一议。
(生讨论)
师:哪位同学愿意告诉老师?
生1:我认为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是每一节后面的“祖国啊”。第一个“祖国啊”表示对祖国落后的痛苦,第二个感情是沉重的,而第三节中祖国新生起步,即将发展作者感到欣喜,最后一节表现作者的自豪之情。
师:你的发言很有见地,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2:我认为是“勒进”、“喷薄”、“取得”这三个词。
师:为什么?
生2:因为第一个“勒进”显示了祖国的贫穷,第二个“喷薄”表示祖国正在奋发图强,第三个“取得”说明祖国已经取得了胜利,即将健步发展。
(点评:追问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避免泛泛而谈)
师:你用不同的几个词做了回答,还有不同声音吗?
生3:我认为是“迷惘”、“深思”、“沸腾”。因为第一个词是作者对祖国的前途感到迷茫,第二个词是因为祖国正在痛苦中作者也在深思该为祖国做什么,而沸腾是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决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实现祖国腾飞的梦想。
师:这三位同学都善于思考,那咱们用哪个同学的词语来板书更好呢?
生(齐):第三位同学的
师(笑):第三位同学词语更精练,更能体现这种变化的情感。
师板书:迷惘 深思 沸腾
(点评:板书根据学生的判断来定,具有课堂的生成性,而非完全“预设”。)
师:那么这几个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怎样的情感呢?
生1:我认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荣誉感,为民族富强而奔涌着的热情。
生2:我认为表达了作者的忧虑感。
生3:我认为表达了作者的自豪感。
师:是啊,民族荣誉感还来源于民族责任感,全诗也体现了这一点。那现在就让咱们和着音乐朗读起来,读出你的深深爱国之情和准备为之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吧。
(生: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整齐,只是有几个字音需要注意一下,勒、纤应读lēi、qiàn。
四、品读、探究意象
师:作者把浓浓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寄托在哪些事物上呢?这些事物又象征了什么呢?请聪明的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节探究,可以在书上做圈点批注。
(生交流,师巡回参与讨论)
师:我看有的同学已经在微笑了,可能胸有成竹了吧。
生1:老师我先问一个问题,第三节中的神话是指文革中的政治神话还是指人们不切实际的幻想?
师:你觉得呢?
生1:我就是不知道才问老师。
(师生笑,场面非常活跃)
(点评:学生能够提出这个问题,跟老师在这堂课所创设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分不开,因为正是这种氛围使得质疑成为一种可能。)
师(故作不知):哪个同学愿意帮助解答这个问题呢?
生2:我认为两方兼有,神话的蛛网中“蛛网”意思是捕捉事物的东西,政治上就是指给人们带来的压迫以及精神上的束缚,也指在社会动乱的时期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困惑。
师:你解答得非常精彩,老师想为你鼓掌。
生1:经过这位同学的启发,我又想起来了,我认为要联系当时的环境,因为当时大办钢铁,鼓吹五年钢产量赶超英美,这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我认为应该是这两方兼有。
师(笑):你真是自圆其说啊。
生3:我们认为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象征了祖国的贫穷落后。
生4:我从“古莲”可看出形象,“雪被”是指严寒的肃杀,心灵上的阴影和人心的束缚,但是它仍然能够生长出“古莲的胚芽”,到时候还会绽放出胜利的花朵,体现祖国正从阴影中走出,找到……(一时语塞),找到……
师:找到新的希望,是吗?
生4(点头):对啊,我想不出合适的词了。
生5:我想从形容词中来品形象,水车是老的,破旧的,矿灯是熏黑的,稻穗是干瘪的,路基是失修的,驳船是陷在淤滩上的,这象征了祖国的贫穷与落后。胚芽是新生的,虽然有眼泪,但仍然笑着,起跑线是雪白的,这象征了祖国正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形象。第二节诗人写的虽是祖国的贫穷和苦难,但我们民族已经有了希望。
(师生鼓掌)
师:掌声褒奖了你的精彩,这也正是诗人独特的、个性化的语言典范啊。有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请你也试着用独特的个性化的语言,在没有下句承接的任意一个句子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也可以创造其它意象,完成承接,表达你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生1: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万里江山一点红。
(师生笑)
师:为什么这样写?
生1:因为这个胚芽终有一天会突破雪,会突破苦寒,会茁壮成长。
师(点头):你的承接很有创见,但还要稍作修改,使它与上下句子衔接更流畅。好多同学举手了,请你先说。
(点评:教师善于倾听,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善于发现学生创新的萌芽,捕捉学生的灵感,鼓励学生讲与众不同的见解。)
生2: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在寒冷中凝聚力量准备萌发。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堂实录2tag: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