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一段时间遇到了一件曲折的小事,同学们想不想听?想听我是有条件的,听时认真,适当记录,便于点评。
[教师下水文展示] 教师口述自己的作文片段。
友 情
冬天的阳光像一床薄毯子,懒洋洋地盖在人的身上,非常温馨。
上课铃响了,我向教室走去。在走廊里,看到别的班级都安静下来了,唯有我上课的班级异常喧闹,大喊大叫声,此起彼伏,真是人声鼎沸呀!我的好心情一扫而光,心想:“我一定得抓两个典型,杀鸡骇猴。”
我飞奔到教室门口,猛地推开门,大吼道:“上课铃都响了,赶快快静下来,你,还有你,乱成什么样子了,下课后去办公室写说明书……”对着全班又训了几句,正要准备上课,这时,我发现还有几个同学在那里偷笑,我心想:“哎呦,这几个同学心理素质挺好的,我先上课,课下再好好教训你们几个。”我说道:“上课。”班长喊道:“起立!”全班齐刷刷地站起来了,异口同声地喊道:“老师,新年快乐!”我先是一愣,然后恍然大悟:明天是元旦,要放假,学生是提前祝我新年快乐。原来刚才他们如此喧闹是为了……难道是我……此时,班长给我送来了一张新年贺卡,上面写满了63个学生的姓名,让我激动不已。紧接着,团支书也出场了,手里拿着一个信封,走到我面前,用双手郑重其事的交给了我,并严肃认真地说:“老师,这是我们全体同学的决定,现在不要看,请下课再看。”我对全体学生表示了歉意和谢意,然后开始讲课了。
我带着兴奋激动和疑惑期盼上完了一节课,下课时我在教室里打开信封一看,高兴地笑了,紧接着是无比的感动,因为这是一份“好朋友”证书,上面写着:永哥同志,经过我们全班同学的慎重考虑,决定授予你“好朋友”荣誉证书,望你戒骄戒躁,努力奋斗,变得更好。
学生们早已忘记了我以前的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只记得我仍然是他们的好朋友。看看他们灿烂的笑脸,再看看“好朋友”三个字,我倍感自责,同时又感到那么地温馨……
[学生多角度评价老师的下水文]
“课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的作文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引出同学们更好的作品来。
四、思想碰撞,运用“曲折”
以“友情”“成长”“观球(棋、影视、车祸)”为题(选一或自选其它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曲折”之文。
要求:1.能写出事情或心情的曲折变化。 2.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温馨提示:1.独立构思 2.组内循环 3.选“文曲星”
学生每个小组推荐一篇佳作,选2-3个小组代表读文章后,学生多角度评价,教师适时点拨。
五、学海拾贝,感悟“曲折”
聊着“曲折的故事”,不知不觉已临近下课时间了。请同学们谈谈这节作文课,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提示:可谈知识方面、情感方面、认识方面……)
结束语:
古时称高才文人为“文曲星”,这是否跟“文章之妙,无过曲折”有关不得而知,可袁枚曾这样解读:“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足见“曲”与“星”二者不无关系。——如此看来,若懂得“曲折”为文,大约便离“文曲星”不太远了。
衷心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多积累,多训练,多探究,真正懂得“曲折”为文,我相信我们大家中间一定会出现一批妙笔生花、才高八斗的“文曲星”。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是“激发兴趣、由浅入深、学以致用”,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也是循序渐进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诗句接龙,激趣导入;重温经典,再现“曲折”;方法引航,领会“曲折”;思想碰撞,运用“曲折”和学过留痕,感悟“曲折”。整堂课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懂得了曲折为文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应用。在“方法引航,领会曲折”这一环节,我总结了六种最常用的“曲折”为文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其中一种方法。探究过程中做到两点:一是在初中所学过的课文找到运用这一方法的例子,谈一谈是如何运用的;二是总结归纳这一方法的写作中有何效果。学生探究的较为深入,而且学生以课文当范例,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方法的运用,有很强的学习和借鉴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有些环节的过渡还需再细化和自然些;有些教学顺序要稍加调整会更流畅,效果会更好;课堂的预设多、生成少;时间的分配应再合理些。“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感悟。”我在教学中注重了对学生“曲折”为文方法的引领,但在审题、立意、选材和构思等方面没能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也没有过多的让学生感悟如何把“曲折”为文的方法真正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在时间的安排上,学生训练和展示成果的时间相对来说太少了,应该更少一些方法的指导,多一些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和展示。
简评:本课将课内和课外相连接,引导在应引导之时,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站在新的高度,理论与范例相结合,给学生直观的启发,也给学生直接的引导。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晰,是一篇有深度有层次的优秀教案。
tag: 教学反思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