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由此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画出来 , 谈谈你的感想 .
设题意图:把握内容 , 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 .
参考答案:
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 , 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 , 道德沦丧 , 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 , 也难脱流俗 . 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 , 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 , 放荡冶游 , 考试突击讲义 . 因此 , 蔡元培在上任之初 , 就郑重地提出了三点要求 , 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 , 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 孜孜求学;在品行上 , 能砥砺德行 , 以天下为己任 , 以身作则 , 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 , 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时的个人修养上 , 要尊敬师长 , 团结友爱 .
“最触动心灵的是哪一点”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自由发挥 , 畅所欲言 .
二、作为一篇就职演说 , 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设题意图:了解本文的结构 , 体会演说辞中心突出、结构分明的特点 .
参考答案:
演讲 , 由于是一听而过 , 时间有限 , 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 , 而且要求中心突出 . 本文在这方面是个典型的范本 . 它的结构非常明晰 . 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 , 正文展开话题──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 , 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 , 结尾点出自己的计划 , 层次分明 , 脉络清楚 , 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
三、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和特点 .
1. 诸君肄业于此 , 或三年 , 或四年 , 时间不为不多 , 苟能爱惜光阴 , 孜孜求学 , 则其造诣 , 容有底止 .
2. 方今风俗日偷 , 道德沦丧 , 北京社会 , 尤为恶劣 , 败德毁行之事 , 触目皆是 , 非根基深固 , 鲜不为流俗所染 .
3. 不惟开诚布公 , 更宜道义相勖 , 盖同处此校 , 毁誉共之 , 同学中苟道德有亏 , 行有不正 , 为社会所訾詈 , 己虽规行矩步 , 亦莫能辩 , 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 .
设题意图: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
参考答案:
1. 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 , 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 , 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 , 因此 , 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 , 增长见识 . 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 , 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
2. 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的 . 当时的北京社会 , 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 , 旧的道德已经失范 , 新的又没有树立起来 , 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 , 一般人很少能不为所染者 . 这也是作者寄望于青年学子 , 希望他们不仅自己洁身自好 , 而且能担当起为社会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
3. 这句话讲的是青年学子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劝勉 , 在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 , 寄予了蔡元培对北大学生的深切厚望 .
四、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 你了解它的历史以及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吗?课外搜集有关资料 , 并与同学合作 , 以“我所了解的北大”为主题 , 办一期墙报 .
设题意图:通过自己搜集和整理材料 , 了解北大的历史和蔡元培的贡献 , 开拓视野 , 增长见识 , 锻炼语文表达能力 .
参考答案:
(略)
tag: 北京大学 , 高二册语文教案,高二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二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