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二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同步练习2,
拓展阅读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诗,完成练习。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结庐在人境 造房
B.
心远地自偏 精神超脱世俗
C.
悠然见南山 安闲自得
D.飞鸟
相与还 互相参与
2.对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首诗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充满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沁人心脾。
B.诗歌写的是田园生活的美好和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热爱,反映作者清高的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
C.“采菊”两句,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个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
D.本诗的语言简洁自然,婉曲含蓄。“心远”二字是全篇的主旨。
3.对“结庐”以下四句,理解正确的是
( )
A.重在表明脱离官场后住处的清静。
B.重在表明对清静住处的满意心情。
C.重在表明因住处清静,所以心里远离官场。
D.重在表明心里远离官场,因而住处清静。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通过对眼前的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现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获得乐趣的恬淡心情。
B.这首诗虽然不曾号召人们对黑暗的官场采取激烈的斗争方式进行反抗,却启示人们蔑视那丑恶污秽的现实。
C.本诗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
D.本诗语言简洁自然,明白显豁。诗人要表现的追求蕴藏在所描写的景象之中。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句中“此”指代的是________,“真意”指________,而“忘言”则是因为________。
微型作文
将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改写成一篇记叙文,不少于300字。
《归田园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参考答案:
1.C(A.呦:yōu,B.暧:ài,D.拙:zhuō,哺:bǔ)
2.D(“反”应该为“返”)
3.B(存:问候)
4.A(“及时行乐”讲错了)
5.D(不是夸张手法,应该是借物写人)
6.C(分别对应的是春夏秋冬)
7.C
8.C(“山水田园”应该为“田园”)
9.D(满足)
10.D(运用比兴和引用的手法,而不是借代)
11.B(方:四周)
12.A(应该是“喻指官场生活)
13.B(①②都是名词,内、里;③是名词,里面;④与“墟”组成双音词,墟里,村落。)
14.C(“随意拈取”说法不妥)
15.C(没有拟人的修辞手法,也不是写思念故乡)
16.D(全诗是写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后的生活情景,并非从“进入官场”到“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拓展阅读
1.D(应该是“一起,成群结队”)
2.A(“绘声绘色地描写”“生趣盎然,沁人心脾”讲述不恰当)
3.D
4.D(“明白显豁”表述不当,应该为“委婉含蓄”)
5.自然 不受拘束、羁绊的平和之乐 生活的真谛需要生活中的人自己去体验,想回归者自会去争取,不想回归者说也没用。
上一页 [1] [2]
,人教版必修二《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同步练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