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题的答题思路比较简单,一般分二步:第一步总说分成几个层次,第二步针对具体内容对每一层的意思进行概括。如本题答:这首散曲写了两个层次。(第一步)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第二步)
四、手法的考查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它是人们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因此,表现手法的考查也成了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对表现手法的考查题型主要有:
难: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1、修辞定向型易:即从修辞角度对具体诗句内容进行定向分析。这是比较简单的考查方式,只要考生熟悉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就行了。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这类题目答题思路一般分二步:第一步指出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印证。要注意的是手法分析要全面。如此题答案:本散曲用了对偶、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第一步)“春花闻杜鹃”与“秋月看归雁”构成对偶,“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既用比喻,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又是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用了夸张的方法。(第二步)
2、虚实定向型。即从虚实、动静等角度对整个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定向分析。如2008年江西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江西卷)
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对诗歌表现手法相关的概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的主要方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另外,诗歌创作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这样才能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定向分析。分析时分三步:第一步部叙定向的角度,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围绕定向角度具体展开,第三步小结这种手法的好处。如此题答案:此诗用虚实结合手法进行写景,(第一步)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不统一,人民不能自由往来的残酷现实。(第二步)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人民能过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第三步)
3、定点自助型。“定点”即规定好分析的诗句,“自助”即不明确限定具体的表现手法,而是让考生从表现手法角度对规定诗句进行不定向分析。08【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做这类题与上面一样,分三步,即手法+分析+作用。所不同的是手法较灵活,不固定,关键看考生能否自圆其说,当然,要在合理分析的情况下圆,而不是牵强附会。如此题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的表现手法。(第一步)作者用“捻花”表达对春天的喜爱,用“放花”表达对春去的无奈。(第二步)这两个细节(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第三步)
4、全面自助型。即从表现手法角度对全诗进行不定向分析。这类题目最为开放,命题者只给出表现手法这个大范围,要求考生根据全诗内容自选角度,自选内容进行分析。由于其目标范围较广,对考生全面准确地把握表现手法的要求也较高。如2008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这类题目难在角度的具体把握上,一旦角度选准了,下面的答题也将进入前面的环节,分三步走即可。如本题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第一步)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第二步)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第三步)
第二步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易:识断表达技巧
08【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案】(4分)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难: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08【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归纳分析tag: 诗歌鉴赏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