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攻克考场现代文阅读
目前高三考生对现代文大阅读普遍存在一种畏惧心理,即使是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也缺乏“尽在掌握中”的自信。
考生现代文大阅读得分难的原因除阅读阅历浅、人文底蕴欠缺、语言表达能力低外,还与考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及考试心理有很大关系。有的急躁,有的紧张,有的又太过琐细,抓不住重点;有的读了后边忘前边,效率太低;有的甚至对文章一头雾水,简直不懂文意和写法。因此,要快速高效的进行现代文阅读和答题,就需注意考场阅读的特殊性,调整好考试心态,掌握一定的考场阅读技巧,迅速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中心,找到试题的答案。
考场阅读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目的性、时间性、陌生感。即:考场阅读的目的就是应试;阅读题一般要在25分钟左右内完成,否则会影响全卷的答题;命题所选文本的内容、时间都和现实生活、学生课本有相当的距离,考场上不能查字典,没有参考资料。因此考场阅读必须快速、高效,有针对性。下面以《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一文为例进行讲解。
原文: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
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的母亲。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仿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四郎探母》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外人,在经历过《四郎探母》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选自《南方周末》
题目:
1.本文的标题只是一个假设复句的前一个分句。通读全文后,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下一个分句。(4分)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
2.简要回答下列两个问题:(9分)
(1)看《四郎探母》时,父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请说说你对“只好”一词的理解。(4分)
(2)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请结合全文,简析“柔弱”和“强韧”的含义。(5分)
3.作者从《四郎探母》懂得了为什么《伊底帕斯》、《李尔王》在千百年后仍让人感动。你认为作者懂得的是什么?(4分)
4.全文共15自然段,第13和第14两个自然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请简要说明道理。(4分)
分析:
要想读懂文章,做对题目,同学们需要三步走:
(一)预想寻旨,了解中心
抓住文章的标题、结尾和开头段进行预想。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先看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会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主题,采用什么写法。如果我写,打算写什么,怎么写。这样预想,便于集中心神,调整状态,迅速进入正常的阅读轨道。然后快速阅读结尾和开头段落,粗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看题目:“如果你为四郎哭泣”是假设复句的条件部分,它会有什么结果呢?
看开头: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由开头可知文章中心是谈“文化为什么重要”的问题。
看结尾: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结尾照应开头,通过打比方,形象的回答了“文化为什么重要”的问题: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通过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段落的分析和预想,往往能快速了解文章的中心,提高阅读效率。
(二)抓点连线,理清思路
预想之后,须快速浏览全文,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画龙点晴的句子。将这些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有一天……演出《四郎探母》——
父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四周多是……老人家,……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从《四郎探母》,……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400年后仍让人感动。——文化,……艺术,做了什么呢?——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群。……——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开篇提出问题,接着以看戏来说明文化的重要,最后总结,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文章思路非常清晰,一目了然。
(三)定位清查,明确答案。
1.仔细审题,明确要答的问题,把握答题方向。
2.找到相关语句,锁定答案区间。
3.结合上下文及全文主旨深入分析,明确问题答案。
(第1题)范围:涉及全文。
解析:文章第2—8自然段叙述父亲看戏流泪的故事,表现了戏剧艺术强大的感人力量。然后从第9自然段开始,文章便集中论述文化的重要性,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根据文章的内容可知,如果你为四郎哭泣,说明你也被剧情感动,你也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你就会懂得文化的重要。
,“三步”攻克考场现代文阅读tag: 现代文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