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现代文阅读如何快速准确解答社科类文章的命题

如何快速准确解答社科类文章的命题

11-07 15:04:00   浏览次数:656  栏目:高考现代文阅读
标签:高考现代文阅读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如何快速准确解答社科类文章的命题,

如何快速准确解答社科类文章的命题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 戴孟姣

315100 浙 江 省 宁 波 中 学 李克刚

     许多学生做社科类文章的命题准确率非常低,尤其文科学生,常为此着急。其实,只要能够把握社科类文章的命题特点,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有针对性的适量训练,在短期内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谈谈如何快速准确阅读社科类文章,提高得分率。

高考选择社科类文章有明显特点:时代感强,内容单一,思路明晰。平时老师可引导学生多读《文史知识》和《科学博览》等杂志,主要是让学生适应选文的风格。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做历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总结命题规律,明确命题者设置错误项的手段,对学生常见错误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分析,有的放矢,定会事半功倍,快速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备考经验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以抛砖引玉。

一、了解社科类文章设置错误选项的常用手法。

命题者一般从两个层面来拟定错误选项,一是曲解原文信息,二是依据原文信息错误解说或推导。要辨别命题者设置的错误选项,前提是读懂原文,把握原文信息。在判断一个选项错误时,一定要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我们做完试题,核对答案的时候,往往对正确的选项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但是我们发现命题者设置的错误选项是非常清楚的。因此,我们只有忠实于原文,仔细寻找依据,多运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即使我们对正确的答案持模棱两可的态度。要快速排除错误选项,除了读懂原文,仔细寻找依据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把握社科类文章设置错误选项的常用手法。

(一)曲解内容(命题者错误地陈述或解释文章的信息)

 1.定义有误

例:(2002年全国卷第7题)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答案:A 此题考查的实质是要给“沙尘暴”下定义。如果明确这一点,只有选择A项,它首先说明“沙尘暴”是“天气现象”,这种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是“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的结果是“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这些都是解释“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B项是一种描述性的说法,不是准确的解释。C、D项都只说明了“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也不能算作准确的解释。

2004年的15套高考试题中类似的命题有8道:2004年全国卷一第7题、2004年浙江卷第7题、2004年辽宁卷第7题、2004年江苏卷第7题、2004年湖北卷第7题、2004年重庆卷第7题、2004年天津卷第7题、2004年夏季北京卷第15题。

2.指代有误

例一:(2004年北京卷第16题A、B项)A.朊毒体在发生错误交叠时仍保持了正常的功能。B.朊毒体在记忆存储过程中会发挥好的作用。A、B项均指代有误。“这种蛋白质”是指“CPEB”而非指“朊毒体”。

例二:(2001年全国卷第19题B项)“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本项指代有误。本项中“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应指“紫燕跃武”“赤兔月空”二句。

3.张冠李戴

例一:(2004年重庆卷第9题D项)泰讷的说法不是对技术绝望,而是对人类滥用技术的严厉警告。本项张冠李戴。本项陈述对象是“泰讷的说法”,而题干设置的语句是“我们与其把泰讷的说法当成一种绝望的声音,不如把它视为一种警告”,陈述对象是“我们”。

例二:(1998年全国卷第25题C项)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本项张冠李戴。判断依据是“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尤其”一词说明后者相对前者的危险更大。

4.偷换概念

例一:(2004年全国卷三第10题C项)仅仅为了消灭屈指可数的几种害虫、杂草、老鼠等,可见人类研制化学药品是得不偿失。本项偷换概念。本项提供的前提是人类使用化学药品的目的,依据原文来看,作者的观点是人类使用化学药品得不偿失,而不是人类研制化学药品得不偿失。命题者把“人类使用化学药品”偷换成“人类研制化学药品”。

例二:(2004年北京卷第16题D项)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长期保存这些记忆。本项偷换概念。本项的陈述对象是“CPEB合成的蛋白质”而不是“CPEB”本身。

5.是非颠倒

例一:(2001年春季北京卷A、B项)A.特温戈虽然出色,但还不是一种环保型小汽车。B.原来的特温戈车的发动机存在一些问题。

此两项均是非颠倒。A项的判断依据是“绿色和平组织已经构想出一种环保型样车SmILE”、“用于SmILE的双缸发动机是由瑞士温科AG公司为雷诺特温戈这样的小型汽车设计的”,这说明特温戈是一种环保型小汽车。B项判断依据是“针对这种观点,SmILE设计者说,这种发动机不会比任何一种传统发动机磨损更快,它有一个先进的冷却系统,其平均活塞速度甚至比类似的传统汽车的活塞速度还要低。不管怎样,目前大多数汽车早在发动机用坏之前就已经报废了”,这说明特温戈车的发动机不存在问题。

例二:(1998年全国卷第25题D项)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本项是非颠倒。判断依据是“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6.无中生有

 例一:(2004年上海卷第2题B项)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本项无中生有。判断依据是“《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是‘以其发行量巨大’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文中没有提及“国际影响深远”这一信息。

例二:(2004年广东卷第8题D项)这两句话用“黑色金子”比喻咖啡,而用“绿色保健饮料”指代茶,这意味着咖啡比茶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本项无中生有。本文没有任何信息可以得出“咖啡比茶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的结论。

(二)错误推导(命题者依据原文信息解说或推导时故意犯下逻辑错误)

1.把部分说成整体

例一:(2004年重庆卷第10题C项)人类创造的每一项技术,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报复效应与副作用。本项以偏概全,不能因部分技术会带来报复效应或副作用而推断出“每一项技术,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报复效应与副作用”。

例二:(2004年湖南卷第7题B项)它长期以来以隐秘的方式在寺庙中代代相传。本项以偏概全,中国传统医学界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而“长期以来以隐秘的方式在寺庙中代代相传”只是藏医行医的方式。

2.把未然说成已然

例一:(2000年全国卷第18题D项)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本项把未然说成已然,本项所陈述的内容是韦尔奇工作小组正在考虑进行的工作,是韦尔奇将要实验的内容,而不是所做实验的内容。

例二:(2000年全国卷第20题D项)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本项把未然说成已然,判断依据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以上三点说明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目前尚处在设想阶段,还没有付诸实施。

3.把或然说成必然

例一:(2004年全国卷二第10题D项)除了葛院士的方案,其他各单位所提出的方案都不能使白鹤梁“永见天日”。本项把或然说成必然,判断这类选项错误,只需找出一个反例即可。以天津大学的方案为例,此方案存在毁坏石梁的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换一种说法,天津大学的方案有可能使白鹤梁“永见天日”,也有可能使之毁坏。只要存在使白鹤梁“永见天日”的可能性,就不能说“其他各单位所提出的方案都不能使白鹤梁‘永见天日’”。

[1] [2] [3] [4]  下一页

,如何快速准确解答社科类文章的命题
《如何快速准确解答社科类文章的命题》相关文章

tag: 文章  如何  , 高考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现代文阅读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