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 忆
【教学目的】
1、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体会课文中起概括作用的语句。
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3、鉴赏本文在选材上以小见大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解题;理清结构;理解主题。
【教学方法】读,讲,写。
【教学过程】
1、解题:琐。
2、解释“横眉”两句诗。
3、介绍《自嘲》。
4、掌握本课的词汇。(指出文中哪些成语应掌握,结合注释解释。)
5、理清结构与理解中心。
①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理解有关内容;概括段意。
〖板书〗
┌首次晤见────平易近人
“俯首”│ ┌批评┐
└三件小事│鼓励│爱护青年
└补靴┘
┌“故事”─讽刺奴颜媚骨 幽默的智慧
“横眉”│“建议”─嘲笑假道学 讽刺的威力
└“建议”─预言灭亡趋势 非凡的观察力
②讨论“补靴”一段中某些句子的含义
①什么是“进化论”?结合语境理解。
②鲁迅先生现在对“补靴”持何种认识?
③“鲁迅先生沉默了,眼睛望着远处”一句中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何种心情?请细加体会。
【练习】
掌握成语,以及某些成语的出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鉴赏http://jiaoan.cnkjz.com/ws/Index.html>写作特点,完成练习。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
1、分析http://jiaoan.cnkjz.com/ws/Index.html>写作特点
选材:以小见大。
表现手法:┌议论开头,抒情结尾
①叙议结合│
└主体部分,叙述为主。
┌升华题旨(言行小事反映伟大思想)
②故事前后议论的作用│
└承上启下、照应
2、组材(结构)特色──先写“俯首”后写“横眉”,原因何在? 能否倒置?
“能憎,才能爱”,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正是出自对人民的深沉的爱。作为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战友,作者更多地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亲切关怀;作者把侧重面放在表现“俯首”,即对青年的关心爱护这一面──即使是表现鲁迅“横眉冷对”的战斗风格,也是从“我”受到教育的角度来写──这就使文章的感情特别真挚,更能激起读者对鲁迅先生的缅怀,激发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更深切地去爱人民,恨敌人。
3、完成练习。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主要通过日常的对话与独白来表现人物的由小见大的写人方法。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及琐而有纲、琐而有序、琐而有归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鲁迅先生的七次对话或独白。
2.难点: 鲁迅先生的两句诗对表现鲁迅的性格、组织琐事、结构全文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睚眦必报:哪怕是极小的怨恨也一定要报复。睚眦: 发怒时瞪眼 睛,引伸为极小的怨恨。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P19注②
*毁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
*妄加揣测:指胡乱地估量推测。揣:估量,忖度。测:推测,料想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喻明指骂甲而暗骂乙。
*惴惴不安:形容因为害怕或担心而不安定的样子。惴惴: 恐惧、 担忧的样子。
*不期而遇:没有事先约定而出乎意外地碰上。
*消尽散绝:完全消散了。
*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作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 一顿。
*尽心竭力:投入整个身心,使出全部力量。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非常镇静。
*游刃有余:P24注①
*满城风雨: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就到处轰动起来,议论纷纷。
*如坐春风: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
梦魇: 梦里遇见可怕的事情而惊叫、呻吟。
混淆乾坤: 把男女的界限搞乱了。乾:(天)代表男;坤:(地)代表 女。乾坤是八卦中的两卦。
时弊: 社会上一时较有影响的弊病。
机缘: 机会与缘分。
攀附: 旧时指投靠有权势的人,以求升官发财。
大防: 大的明显的界限。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作者简介:
唐 : 原名唐瑞毅,笔名晦庵、风子等,我国著名文艺评论家,鲁迅研究家。1913年出身于浙江镇海县一个农民的家庭,靠亲友资助求学只念到初二,16岁考入上海邮局任职,后参加工人运动,担任文艺宣传工作,组织读书会,1933年在鲁迅影响下从事散文与杂文创作,1959年任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