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片演示如下:
江南→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紧掩的窗扉
所以,标志过客的行踪的意象作为诗歌中的第三类空间意象,存在着层递关系。
师继续问:那么这位过客,也是离家外出远行的游子,他就不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其他亲人吗?
生齐声道:思念!
师紧追不舍问:这位过客或游子的妻子,是否也像这位思妇一样,在痴情的等待着过客的归来呢?这位过客或游子,是否也在思念家中的妻子呢?
生齐声道:是!
师点拨:这样的话,文中不仅写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写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写了幽闺之哀怨,还写了羁旅的愁苦。更进一步讲,诗歌所写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两对夫妇间,而且发生在所有分离生活的夫妇间。
师继续点拨:外出远游的丈夫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其他亲人所写的诗歌,文学史上也给予这一题材和主题的诗歌以专名,就是“游子谣”。幻灯片显示“游子谣”三字。
讲台下,有学生立刻说出孟郊的《游子吟》。
师说:好,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游子谣。再如我们还学习过另外一首游子谣。“枯藤――”。
学生齐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齐诵马致远词之后,幻灯片显示《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齐声背诵。课堂气氛渐而热烈。
师点拨:试想,夕阳西下,游子坐在那匹羸弱的马上,看着小桥流水旁炊烟袅袅升起的农家那一幅父慈子爱、夫唱妇随如此这般幸福和美的生活图景,他怎能不断肠呢?
学生若有所思,已经与那古时的游子产生了共鸣。
师乘胜追击说:看来,那些把妻子丢在家中,一个人去外面的世界打拼的游子的生活也很辛酸的啊!大家不妨大胆地假想一把,让这位马致远笔下的游子或者说过客踏着达达的马蹄走进小城,穿过青石铺就的街道,来到吕本中《采桑子》词中思妇的楼下,进而走到她的门口,再进而来到思妇的窗前。
学生做迷茫状。
师稍做停顿,然后说:这位过客口渴了,他只是想要来思妇的窗前讨一碗清水,一碗凉白开而已。请大家注意,这位少妇却正在思念和等待外出远行的丈夫归来呢?当她听到了这位过客达达的马蹄声儿由远及近而来到她的门前时,此刻她的心情又如何呢?
生恍然,踊跃欲发言。
生丁抢答:她很激动,赶快看是不是她的丈夫回来了,但一看不是,她又很失望。
师评价道:这位同学思路十分敏捷,反应十分迅速,可惜他的回答缺少了一点诗意。
学生皆问:怎样才算是有诗意的表述呢?
师继续启发:这位少妇的心中此刻肯定有一股幸福的激流涌过,她一定是赶快揭开那尘封了许久的窗帷,然后又赶快推开了那快要锈死的窗扉,去看是否是自己的丈夫归来了。然而她的希望再次落空了,那并非是丈夫远游归来,而是另一个游子或者说一位过客在她的窗前要讨一碗水喝。错了,错了啊!她的心刚刚被高高地举起,现在又被重重地摔下。她的眼中流露出失望,她的心中充满了惆怅。
众生做沉醉状。
通过刚才的分析,学生们对《错误》的理解加深了。
老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看到,《错误》这首诗不仅写了闺怨的思妇,而且写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妇词,也是一篇游子谣。幻灯片显示
游子谣,写游子羁旅之苦;
思妇词,写思妇幽闺之怨。
毕竟,思妇闺怨是果,游子羁旅是因。所以在许多诗人的笔下,这两个题材和主题往往被糅合在同一篇作品中。郑愁予的《错误》即是如此,选用并糅合了传统的闺怨、乡愁题材,使得诗歌更有内蕴,更有韵味。
师问:作家杨牧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请分析两个“中国”的含义即语境义。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作答。
生壬答:第一个“中国”指从地域、国籍、血统等上讲是中国的。第二个“中国”是指从情感、语言和意象等上讲是中国的。
师称赞道:好!生壬的回答非常准确简洁!在郑愁予的许多诗作中我们都感悟到了一种浓郁的古典美,而选用古典意象,采用传统题材,化用经典构思都是造成郑诗古典美的原因。《错误》的所有意象我们都似曾相识,都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大量的使用这些意象的句子;写游子羁旅之苦、写思妇幽闺之怨的题材更是从《诗经》直至新诗长期沿用的传统题材;“美丽的错误”这一经典构思在温词和柳词中又可以窥见它的影子。所以,我们才会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
师总结:《错误》这首诗歌学过之后,今后我们在自己的新诗习作中要自觉选用古典意象,采用传统题材,甚至化用经典构思来成就新诗的古典美。最后提供一篇鉴赏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错误》的时空转换艺术。
幻灯片显示下文。
这首诗的结构分为始、中、终三部分,作者运用时空变化,时间由长渐短,空间由大到小,情理与时空交会,写出一个倦守春闺如莲花开落的少妇内心的寂寞、期待与失望,构成美丽凄婉的效果。
这首诗时空经历四次转换:首节开始,就显现出作者的才华。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暗示着过客的匆匆;第二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以“莲花的开落”含蓄地点出季节的数度变迁,暗示着女主角等待时间的漫长。
中间一节情节的发展,先把时间限定到“三月”,写“东风不来”、“柳絮不飞”的寂寞小城,此后进一步把时间缩小到“向晚”,写“跫足不响”的街道,不揭的“春帷”、紧掩的“窗扉”,运用丰富的意象,描述离人情怀中的春闺少妇的落寞。而这春闺少妇的落寞,只是表象意义,其实作者是借少妇的落莫暗示自身飘泊落寞的情怀。
末节结句,又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响应首句“我打江南走过”,将镜头放大拉远到虚无而广阔的空间和连绵不断的时间长河中,不但使前后文互相呼应回照,更重要的是能使本诗结构均衡,不致前挤后空或前空后挤。伴随着这四次结构完整的时空转换,诗中主角的感情的变化也有戏剧性的转换,整首诗意境优美而深婉,谋篇合乎“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首尾贯穿,意思清晰。”的审美原则,完整地呈显出这首诗的婉约美之特色,使读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均衡和谐的美感。(摘自林文钦《现代诗鉴赏教学》)
布置作业:
1.背诵此诗;
2.根据温词、柳词、吕词及郑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篇像张晓风《不朽的失眠》一样风格的抒情散文,至少800字。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郑愁予诗选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版;
《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版。tag: 教学 , 高一册语文教案,高一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一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