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尝试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
文以载道,古之亦然。先秦历史散文不仅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而且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仅在中国古典文学画廊中熠熠生辉,也为后人立身行事树立了榜样。选自《战国策•齐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在这篇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文章特点,尝试了将学生分组表演、讨论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案例描述]
(在学生熟读课文,理清字词的基础上)
一、分角色表演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
教师:读完全文,我们知道,文章第一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学生:邹忌与妻、妾、客关于他与徐公谁更漂亮的问答。
教师:好,这三问三答提问和回答的心理、语气各不相同,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分角色表演,一起体会一下其中的精彩之处。
(学生们非常兴奋,每组自行安排表演,自由发挥,从中揣摩体会问答中的心理、表情及语气)
二、学生通过表演各抒己见
学生一:妻子因为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所以她很肯定地说:“您漂亮得很,徐公怎么比得上您!”表情应该充满欣赏,语气饱含爱恋、十分肯定。而因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邹忌在问话的时侯应该用很亲热的语言。
学生二:因为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邹忌觉得不自信,所以又去问他的妾,这时候他的语气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小妾在回答邹忌的问话时,因其她的身份地位,心理应该是诚惶诚恐,带有畏惧的,因为她怕惹男主人生气,所以表情和语气是怯生生的,不敢直视,所以我们在表演的时候,特意这样来进行设计:小妾胆怯地站在邹忌面前,不敢抬头,两只手不自然地捏着衣角,偶尔偷偷用眼角看看男主人的表情,声音低低地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通过这一系列的细节,人物形象就显得活灵活现了。(同学们鼓掌表示赞许)
学生三:在表演邹忌在问客人的时候,应该把他的装作不经意的随口一问的心理和语气表现出来。而客人因为有求于他,语气一定是充满了刻意的吹捧、巴结。
教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虽然妻、妾、客的地位不同,身份不同,心理不同,但都说出了相同的答案,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学生:不是!
教师:大家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学生齐读课文: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教师:很好,那么我们从中能不能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呢?
三、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学生四:家长们往往认为自己的孩子最聪明、最漂亮
学生五:我们平常去买衣服的时候,售货员往往会说:“瞧您的身材多棒,皮肤又白,穿这件衣服真配啊!”
学生六:到了各种美容美发厅,服务生就会说:“您的气质这么好,烫个头发会显得您更精神、更时尚!”还不时地喊你美女、帅哥之类的。(同学们大笑)
学生七:真的我们就像他们说得那么好么?其实有时候往往因为对方心理定势或某些利益的驱使,使我们得到了错误的信息。
学生八:有一则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讲的也是狐狸为了吃肉,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停地花言巧语,最终用糖衣炮弹使得乌鸦上当受骗,其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是啊,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而一些好听的溢美之词,很多时候并不能表现事实的真相。邹忌因为见到的徐公,所以知道的自己听到的回答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轻易被花言巧语蒙蔽呢?因为连邹忌这样聪明的人都几乎“上当受骗”啊!(学生笑)
四、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继续学习下文
教师:我说邹忌是聪明人,不是没有根据的,大家试着找一下,从哪里可以体现出这一点呢?
学生:从“暮寝而思之”的内容可以看出来。
教师:很好!聪明人都是善于分析和反思的,那我们来看,邹忌在经过三问三答和见到徐公、知道真相之后,想了些什么呢?
学生:三答各自的原因。
教师:对!(板书:三思)那么,三问、三答、三思之后,邹忌知道了自己受蒙蔽的事实及原因,那这以后他又做了什么事情呢?
学生:入朝见威王、谏威王。
教师:好,下面大家自己读课文,并讨论以下邹忌是用什么什么方法来进谏的。
(学生朗读、讨论,明确答案,举手回答)
学生九:以家事喻国事。
学生十:类比法,用“宫妇左右”与“妻”比;“朝廷之臣”与“妾”;“四境之内”与“客”比。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很好,这种方法以小及大,由近及远,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使得其欣然接受了自己的建议。从这里,我们也可也看出邹忌的聪明过人之处。那么,齐王纳谏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又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
(下课)
[案例剖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字词相对简单浅显的文言课文,但是其中的情节不乏精彩之处。结合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尝试了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并在此基础上作引申讨论的做法,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想象联想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由于本文是《考纲》要求全篇背诵的篇目,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以自己为主体的表演、讨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熟悉课文,避免了学生单纯死记硬背,达到了不错的记忆效果。
tag: 教学 语文 , 高一册语文教案,高一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一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