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圆的面积》教学实录与反思

《圆的面积》教学实录与反思

11-07 15:44:48   浏览次数:349  栏目: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标签: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圆的面积》教学实录与反思,

  师:(借助课件)这两种思路,都是将新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我们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也来将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设问,促发学生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有关的知识,去多方面的解决新问题。以旧引新,可促进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可扫除在新知中将要遇到的思维障碍,突出新知的生长点,将学生带入有利于学习新知识的“邻近发展区”。正是有了上面的埋伏和孕伏,才有了下面探索一环节的精彩。]

  师:这样吧,同桌为一个小组,先讨论一下怎么做,再合作试一试。好吗?开始!

  (四、五分钟后。)

  师:同学们,很多小组已经有想法了。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转化的吧。

  评方案一:[④将一个圆折成若干等份,每份象一个三角形,用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乘份数就是圆的面积。]

  生:我是通过折一折得到一个扇形。再继续折,就得到一个近似的三角形。

  师:同学们,他刚才先将圆片折成了几份呀!折成了什么图形?他又发现问题了!扇形我们没有学过。他就继续折,这样,折出的图形能像什么图形?这方法多好呀!

  师:(贴出4等份、8等份)与4等份相比,确实更像三角形。

  师:如果想更像三角形呢?

  生:就得继续折。

  师:再更像呢?折折看!有困难了。我帮你在电脑上演示一下,好吗?

  师:这是将圆片折成8等份,其中的一份有点像三角形;再对折的话,就平均分成了16等份,你看这其中的一份会怎么样?再对折,32份呢?64份呢?……

  生:折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形状越像三角形。

  师:和大家想的一样,把圆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越接近三角形。这样,我们将圆转化成了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怎么算?

  生:用2∏r×1/16×r÷2。

  师:那怎么求圆的面积呢?

  生:还应该乘16份。

  师:这样圆的面积就是2∏r×1/16×r÷2×16=∏r2。

  评方案二:[③将圆片沿半径等分成4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师:我们通过折一折的办法,将圆转化成三角形,推出了圆的面积公式。这儿还有一种方法,请派代表上台说明。

  师:这样吧。我们来现场采访一下,听听他们是怎么想的,好不好!你来回答,谁先发问?

  生: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沿半径剪,先将圆片平均分成了4份,再考虑怎么拼。

  生:你将圆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生1: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谁来问问这一组的代表?

  生:你又将圆片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生2:也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问问他与4等份的比,有什么变化?

  生:你拼成的图形与4等份拼成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2:更像平行四边形了。

  师:刚才同学们提问很精彩,回答的也很出色。谢谢同学们精彩的表现。

  师:同学们,要想拼成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应该怎么办?

  生:继续分。

  师:平均分成16份,拼成的图形会有什么变化?如果想让拼成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呢?再继续剪,剪多少份?能更像吗?再怎么办?如果现在让你剪64分,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是有点麻烦,还是让电脑帮帮我们。16等份,拼成的图形怎么样?32等份?

  生:更像平行四边形。

  师:想象一下,如果64等份呢?

  生:开始有点像长方形了。

  师:继续分下去,分得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简直成了什么?


www.lexue88.com

  生:长方形。

  师:我们把圆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形状变了,什么没有变呢?

  生:面积。

  师:要想求出圆的面积,只要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了。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这里的长和宽又相当于圆的什么?

  生: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师:那么,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也就是∏r×r=∏r2.

  师:刚才我们把圆片通过折一折得到三角形,通过剪拼得到长方形。不管哪一种,我们都是将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并都推倒出圆的面积公式是:s=∏r2,真是条条大路同罗马呀!

  [设计意图:学生自然而然的将圆片等分成4份,远比老师提前准备的8等份,16等份要有分量,而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自己“创造”的,甚至学生继续对折形成了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其教育价值远比教师“直接告诉”要大得多。当份数越来越多时,学生感受到不可操作性,这时就有必要借助电脑的优势,弥补操作和想象的不足。在拼法的对比和想象中,学生体会着“化曲为直”,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四)运用公式 巩固提高

  师: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圆的面积是r2的pài倍,刚才哪位同学猜对了?掌声祝贺他!

  师:现在利用这个公式,你能求出浇灌了多大的面积的草地吗?

  生:能。

  师:那就开始吧。

  生:老师,还需要一个条件。

  师:缺什么条件?

  生:要求出浇灌草地的面积,还需要知道它的半径是多少?

  师:告诉你吧,这个圆的半径是10米。现在能吗?请求出浇灌部分的面积。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3.14×10×10=314(平方米)。

  师:也可以这样列:3.14×102,先算102=100,再算3.14×100,结果也是314平方米。
[设计意图:平时学生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条件都告诉了的。在半径还没有给出的情况下,让学生去求圆的面积,学生必定会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建立在需要基础上的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

  (五)归纳总结 课后延伸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会计算圆的面积了。

  师:说说看怎样计算圆的面积?

  生1: S=∏r2。

  生2:我知道怎样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师:说得好!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新问题,我们也可试着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你说好不好!

  师:老师这里还准备了一份小资料。(课件:刘徽的“割圆术”)

  师: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看一看课本第18页的课外阅读,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我们下课好吗?下课。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往往是教师一相情愿,重视的是学习的结果,而这里引导学生从探寻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上出发,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扩大了本节课的外延。]

  《圆的面积》课后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对圆的特征、圆周长计算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对圆的进一步学习,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

  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到了如下几点:

  1、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新课程“强调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再加以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结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学习数学知识与方法,应该说是北师版教材坚持新课程理念的一大特点,它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数学化特征。从生活中“对草地进行浇灌”的情境出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圆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的疑问,点燃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热情,为进一步寻找解决策略明确了方向。通过对本课的研讨,使我加深了对教材情境创设重要性的认识。

  2、充分挖掘教材“估一估”的价值。

  王永老师对此还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估一估”与“探索活动”分别对应着两种度量的方法:前者是用工具(方格纸)度量圆的面积,后者是探究圆的面积可以用什么样的公式去度量。

  我根据教材提供的谈话语,试着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估的必要性,体会估的价值,培养学生估的意识。

  在 半径已知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试着估出圆的面积。没有方格的帮助,学生一时无从下手,再利用方格纸的帮助,体会用方格估算圆面积的好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度量能力。在估圆片面积这一环节,承载着太多的意义,不仅隐含另一种估的策略,更隐含将圆片等分4等份的玄机,使学生主动探索(剪成4等份)成为可能。
3、精心预设,引生主动探索。

  在研讨中,我逐渐发现,一条隐藏的主线逐渐清晰,那就是:圆的面积与半径有什么关系呢?有了这条主线,我顿时感觉整节课就有了骨架,估算和探索活动因需要而更有价值和必要,在这一主线的引领下,前后融为一体,又互为验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圆的面积》教学实录与反思
《《圆的面积》教学实录与反思》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