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八年级思品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教案,
此教学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公民的姓名权(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知道法律对年满18周岁的公民和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具体规定;明确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同时学会用辨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取姓名的现象。
4.创设情景三:合作探究
活动四:呈现材料--在寿生的强烈要求下,终于改名为秦哲凯。16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大四时,他申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继续深造。可他的同学马雷得知秦已被该大学录取后,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秦的邀请信,同时以秦哲凯为名拒绝接受邀请,并推荐了他自己。提出问题,小组探究:①马雷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法律依据)?②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侵犯姓名权的行为?③假如你是秦哲凯,你将采取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教师:出示材料,组织讨论,引导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和应承担法律责任,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懂得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
5.创设情景四:才艺展示
活动五:呈现材料--大学毕业时,全班开心地留下难忘的毕业照。可是,两个月后,秦哲凯却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照片,手里还拿着一盒营养品,俨然像该保健品的形象代言人。秦哲凯立即打电话到该公司进行交涉。提出问题:①你拍过照片吗?你还通过哪些方式制作过你的音容笑貌?(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肖像,包括自画像、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②该公司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法律依据)③如果将你的照片制成公益广告用来宣传希望工程,这种行为是否侵犯公民的肖像?
www.lexue88.com
教师行为:呈现材料,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肖像,并引导讨论,理解我国法律保护公民肖像权的相关规定,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不得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肖像的制作有人物剪纸、素描、石膏像、摄影等。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让学生去感受肖像含义、制作方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之所以成为特定人的容貌标志。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公司这样做的危害。理解我国法律保护公民肖像权的相关规定。 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肖像,这既是学生才艺的表现,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容笑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人的肖像的特定标志,但教师要加以组织和引导,适可而止,不可花过多时间。
6.创设情景五:关注生活
活动六:呈现材料--做贼心虚的,保健品公司接到秦哲凯的电话,说公司一时疏忽没跟他商量,并答应支付给他一定的广告费。秦哲凯认为自己家庭贫穷,以后还要出国留学,为了不给父母添麻烦,他就答应了,但他要求自己的照片只能在该报纸上使用。提出问题:①秦哲凯行使了什么权利?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在行使这项权利时需要跟父母商量吗?②搜索我们身边(生活中)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教师行为:呈现材料,组织讨论,学习权利。引导搜索身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帮助学生认识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表现及其后果,引起学生对自身肖像权的关注。
通过思考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通过搜索活动,让学生认识身边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表现和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要承担的责任,从而引起足够的重视。
7.案例探析 活学活用--"我来当法官"
案例一:2004年3月,陈某的母亲、父亲相继亡故。陈某将父母的生前照片送到王文明经营的影雕服务部制作坟碑。谁知,王文明为了拉生意,未经原告同意,即将原告父母的遗照制作了两块坟碑广告牌,分别摆放在自己的服务部门口及殡仪馆门口。陈某发现后,即搬走了这两块广告牌。双方发生争吵,并经协商不成后,原告将王文明告上法庭,要求被告赔礼道歉、赔偿有关损失。
案例二:如此玩笑能开吗?宋明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玩笑惹上了一场官司,落得与好友对簿公堂反目成仇,心中懊悔不已。今年9月,宋明突发奇想,到邮电局以申洋妻子江玉的名义,向远在云南的申洋拍了一封加急电报,电文内容为:"家有急事,速归。"申洋接到电报后信以为真,心急如焚地赶回家里,谁知却是一场虚惊。申洋夫妇一怒之下将宋明告到法院,提出了要宋明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
教师:呈现案例,组织讨论,对正确、积极的想法及时给以鼓励,对某些不确切或偏激的回答,教师则要适时地加以纠正、引导。
"我来当法官"的活动,寓教于生活中,让教育回归生活,凸现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活动,联系现实,分析案件,处理案件,提高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收益。
巩固练习:自我反思与评价
活动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没有疑问?
教师行为:鼓励学生积极反思,交流心得,答疑解惑;同时教师也应在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中搜集教学反馈信息,帮助自己课后作好反思。
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通过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上一页 [1] [2] [3]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