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动物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CAI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2、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动物的多样性
归纳总结出:
1、动物种类的多样性;
2、动物生活环境的多样性;
3、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一、常见的水中动物——鱼
1、游泳:
(1)体型呈梭形、鳞片;
(2)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3)鳍:鳍是运动器官,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呼吸:
(1)鳃是呼吸器官。
(2)鳃的结构。
鱼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二、其他水生动物
1、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2、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它们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
3、甲壳动物:如虾类、蟹类。它们体表有甲。
4、其他:如海豚、鲸、海豹、龟、鳖等。
水域环境的保护认同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
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这些动物找个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
学生根据书中的表格进行举例并填表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并会报总结结果。
1、四人一组,根据实验报告提纲,进行实验:观察鱼缸里鱼的体型、鳞片及运动时鳍的作用,相互交流,质疑答疑,作好记录。
2、认真观察录像,分析理解鱼类的活动。
3、根据探究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四人一组进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通过探究、交流、反思,归纳整理,得出自己的结论。
4.利用CAI引导学生总结出鱼鳍的作用。
5、四人一组,根据实验提纲,仔细观察鱼缸里金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用放大镜对照鳃的结构放大观察鱼的鳃丝。通过相互交流,归纳整理,得出鱼在水中呼吸的原理。
6、四人一组,根据实验和录像总结出鱼类的共同特点。
7、四人一组,根据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归纳整理,表述交流,得出结论。
观察各种动物标本,并根据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录像内容和问题,表述各自的观点,达成共识,保护水域环境非常重要。
创设情景(CAI媒体播放),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不能重复)。然后,组织学生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他们找个家。
,水中生活的动物 教学设计
tag: 教学 动物 , 八年级生物教学设计,八年级生物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生物教学设计 - 八年级生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