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民族民间器乐作品独特的声音造型功能,掌握每首作品展示音乐形象的具体手段与特点。
2.使学生对本课中所选作品的乐器音色有所掌握。
分析:本课四首乐曲是模拟鸟鸣及人声的,其中前三首是使用不同乐器来模仿鸟鸣,并充分发挥了各种乐器的特色,把鸟鸣声模仿的维妙维肖。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民族乐器音色特点的认识,了解乐器在“造型性”模仿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音乐表观手段和乐器演奏技法,在“造型”上的功能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意 图
组织教学
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体验音响、认识几件乐器
放音响、展示几件乐器图片笛子、唢呐、二胡。
直观感受
欣赏乐曲
《荫中鸟》
《百鸟朝凤》
《空山鸟语》
学生边欣赏边思考:
1.乐曲几个部分组成?
2.你从乐曲中联想到了什么形象?
3.从中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4.笛子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
请再听一首乐曲,边听边思考问题:
l.音乐是单纯在模拟吗?
2.独奏与伴奏一呼一应式的应答,都给人什
么感受呢?
3.唢呐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简介作者生平。
边听边思考:
1.你认为这首乐曲描述了什么?
2.二胡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3.你能联想与此意境很相近的一首唐诗吗?
请学生模仿动物叫声。
鉴定学生对音乐
形象联想和感受情绪
的能力。
了解乐器音色特点。
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联想
加强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音色听辨能力的培养。
归纳小结
三首乐曲虽然所用的乐器不同,音色不同,演奏技法不同,但都有对鸟的叫声的模仿,这就是音乐的造型性,它是通过模仿声象达到的。
点出音乐具有造型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