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疑惑,对于寓意明显的童话故事的教学,是否可以先引出道理,然后用这道理去检验故事中人物的是非;还是一定要按照老套路,先学故事,然后从故事中引出道理?
今天,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三册《酸的和甜的》,就在自己两个语文教学班中试了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上午第一节课,我在二班上的第一课时大约的流程是:
先激趣引入:森林里每天都有故事在上演,我们来去听听,今天森林里几只动物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然后就是听课文录音,孩子们边听边思考:有哪几种动物?他们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在书中划出。
再就是讨论、分析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性格品质、并且把重点板书
接着就是思考,你喜欢谁,为什么?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最后就是指导感情朗读、表演课文、续编故事。
上午第二节课,我在三班上的第一课时大约的流程是:
先激趣引入:老师出示一串葡萄,问大家:小朋友,假如你想知道老师手中的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有哪几种方法?(学生回答:有观察、问别人、闻味道和亲口尝一尝等)老师接着又追问:那么多的方法中,你认为那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学生回答,并说出原因)老师引出:百闻不如一见。学生仿着接一句:百见不如一尝(做)
我们班的小朋友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森林里的小动物还不明白这道理,现在让我们去看看,动物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们最后是否都能明白这道理呢?
然后就是听课文录音,孩子们边听边思考:有哪几种动物?他们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在书中划出。
再就是讨论、分析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的性格品质、并且把重点板书
接着就是思考,你喜欢谁,为什么?
最后就是指导感情朗读、表演课文、续编故事。
两节课下来,感觉后一节在三班上的流程更受孩子的欢迎,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有话说,续编故事也更生动。但,我自己也担心,先引出道理,会不会削弱了孩子综合、推理的能力?
真诚希望老师们提出自己看法!先谢谢了!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此文转载于网络
,一篇课文两种不同的教法——《酸的和甜的》教后反思
tag: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