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以读导学 构建和谐课堂——对《酸的和甜的》教学实录的解读

以读导学 构建和谐课堂——对《酸的和甜的》教学实录的解读

11-07 15:34:22   浏览次数:149  栏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以读导学 构建和谐课堂——对《酸的和甜的》教学实录的解读,

以读导学 构建和谐课堂——对《酸的和甜的》教学实录的解读

仙桃市新生街小学  冯萍

 

前记:前段时期,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小学语文“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教学观摩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武汉水果湖二小的鲁巧云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的一篇课文《酸的

和甜的》,因为这一节课我也曾经上过,与鲁老师的执教相比,感触颇深,收益良多。

鲁老师的《酸的和甜的》一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精致,充分体现了低年级以读导学的课堂

教学模式。从小朋友争相举起的小手,从他们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中,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兴奋,更

感受到了他们在和谐课堂中因收获而快乐,而我也因他们的快乐而欣喜。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教学环境是作用于儿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

景中,不仅有益于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调动儿童的情感参与。这样,孩子们学习的兴

趣才会那么浓。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得到语感的训练。在教学中,鲁老师让学生先找出描写狐狸的

句子,初读,然后启发想象狐狸心急想吃葡萄却吃不到的样子,从而体会狐狸又馋又急的心情是怎

样的。这样引导给学生创设了情境,激活了课文凝固的语言,对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这句进行

了情景的设计。对狐狸当时的心理做了深入的剖析,这是一个幻想的课堂,通过让学生想象狐狸的

样子,揣摩狐狸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这是一个创新的课堂,在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读句

子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句子后,让学生的思维获得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这是一个愉快的课堂,通过

与文本的对话,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

是教学关系的和谐,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二、注重朗读,突出自主

鲁老师的这一节课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读得多,读得透,注意边读边想,读的层次分明,在

教学中,先初读,再细读,最后读出感情,在学习第一节和第四节时,鲁老师特别加强了对朗读的

训练和指导。例如:在第一节中,狐狸没摘到葡萄后说的那句话,让学生带着不同的心情去读,有

失望的、生气的、难受的、火冒三丈的……去读出自己的理解,第四节中,鲁老师就抓住关键词的

理解,如“迫不及待”鲁老师先引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再比较读(去掉“迫不及待

”后的句子),最后老师引导学生用“迫不及待”说话,老师先说一个例句春天来了,小草迫不及

待地从土里钻出来,为学生打开了思维的空间,五花八门的造句随之呼出而至,避免了造句的单一

与局限。真正理解了“迫不及待”的意思,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对课文的认识也就加深了,读得更

有味了,在读的过程中,从词一串葡萄到词组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到句到段,学生一步步读好,踏

踏实实,老师的表扬鼓励更是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动力。教学中,学生的主动体现得比较充分,教

师只起到导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理解字词句段,从而有感情地读好课文,这是教

学方法的和谐,让形式有效服务于教学需要。

三、拓展延伸,深化明理

教学中鲁老师还注重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指导写字时,特别强调了“犭”的写法,她的写

字教学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在学完课后,引导学生直接与小动物对话,拉近了学生与小动物的

距离,帮助学生走进故事的情境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和

感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教学内容的和谐,预

设与生成相辅相成。

鲁老师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很多,我个人有两点小小的看法与大家探讨:

1、低年级阅读教学鲁老师在课文内容的分析上是否有过于深究细扣。

2、过多地出示课件能否替代文本的阅读

,以读导学 构建和谐课堂——对《酸的和甜的》教学实录的解读

《以读导学 构建和谐课堂——对《酸的和甜的》教学实录的解读》相关文章

tag: 教学  课堂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