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成效《回声》教学实录和思考
[内容摘要]
全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多媒体在本课教学中的神奇作用。一、演示启发,诠释抽象语言。多媒体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起来积极主动,兴趣盎然。二、展示对比,突破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投石激波”的动画,同时显示水波和声波的动画,为解决教学难点起到突破性的作用。三、提供素材,培养发散思维,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利用课件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明白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听到回声,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
诠释 展示 拓展
《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科学童话是通过水波与声波在遇到障碍物后,都会再返回来这一共同点来解释回声现象的形成原因。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
“回声”是抽象的,只能听得到,却看不见、摸不着。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要解释回声现象应先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波纹,然后再找到水波与声波的共同点,利用知识的迁移来理解回声现象。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为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融现代教学媒体的声、光、色彩为一体,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动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达到突破课文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成效的目的。
一、演示启发,诠释抽象语言。
课文第四自然段中“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是一个重点句,是理解回声现象的基础,在这句话中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在理解过程中光靠学生想象是不够的,于是我制作了一个形象的动画——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只听见“扑通”一声,水面上立刻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这一“投石激波”的动画效果有声有形,生动清晰,文中“捡”“扔”“激”“碰”“荡”几个动词的意思就被生动地表现出来。不需要作过多的解释,学生一目了然,轻松地认识了水的波纹,为突破课文难点部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为了突破课文难点部分,我还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这样的动画:在一间空旷的房子里,一个小朋友正站在电话机旁,电话铃传出的声音的波纹扩散开来,传到小朋友的耳朵里,同时有一部分声音的波纹碰到天花板后又返了回来(而且返回来的波纹看上去要模糊一些),返回来的声音再一次传到小朋友的耳朵里。这个动画把无形抽象的声波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把抽象的句子“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形象化,为理解回声现象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
在这里,正是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效果,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思维集中,学习起来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二、展示对比,突破教学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找到水波和声波的共同点,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之所在,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
1、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水的波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投石激波”的动画。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水的波纹是怎样变化的。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河水激起了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了回来。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荡回来的波纹跟原先激起的波纹一样吗?
生:(恍然大悟)荡回来的波纹跟原先激起的波纹不一样,荡回来的波纹要比原来的波纹模糊一些。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那么“模糊一些”说明了什么?
生:(踊跃发言)这说明荡回来的波纹弱一些。
2、引导学生观察声音的波纹。
师:请同学们像观察水波一样,认真观察声音的波纹是怎样变化的?说一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电话铃声的波纹传到画面上小朋友的耳朵里,而且有一部分声音的波纹碰到天花板后又返了回来,返回来的波纹要弱一些。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认真,而且回答问题语言完整、准确。
3、多媒体课件同时显示出水波和声波的动画。
师:请同学们观察对比,说一说水波和声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生:水波和声波在遇到障碍物后都会再返回来,而且返回来的波纹要比原来的波纹弱一些。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返回来的声音我们可以听到吗?
生:可以。
师:对,那么我们再次听到的这个声音,跟开始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生:(思考片刻)因为返回来的声音波纹弱一些,所以我们再次听到的声音要比原来的小一些。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么我们再次听到的这个声音叫什么名字呢?
生:(齐答)回声!
这个水波与声波的动画对比,为解决教学难点部分起到了突破性的作用。通过观察比较,学生惊喜地发现,声音的波纹和水的波纹一样,在遇到障碍物后都会再返回来,而返回来的声音会再次传到我们耳朵里,那么我们再次听到的这个声音就是“回声”了。这样,学生不仅通过观察多媒体动画进行对比思考,理解了回声的形成原因这一全文的重难点,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观察、表达、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供素材,培养发散思维。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回声这个有趣的自然现象,知道在石桥洞下能够产生回声,那么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听到回声呢?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为了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首先课件出示小青蛙带着问题出场了——“回声在哪儿?”接着课件先用文字显示“山谷、山洞……”。点击“山谷”,此时出现美丽的幽幽山谷图片,同时伴随着电影《应声阿哥》中节选的回声:“我们是好朋友——我—们—是—好—朋—友——我——们——是——好——朋——友——”精美的画面配上悠扬的回声,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孩子们仿佛已经走出了教室,置身于那幽幽山谷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这里正是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态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学生看到这新奇精彩的画面时惊叹不已,迅速对感知到的事物做出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此刻就要及时地鼓励学生课后多读一些科普书籍,多留心观察我们可爱的大自然,从中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浓厚的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成效《回声》教学实录和思考
tag: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