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师:这三个小朋友经过动脑思考,都能想出了自己的办法画风,你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多说,充分的发言。赵小艺、宋涛、陈丹说喜欢他们的理由。)
生1:我喜欢赵小艺,因为聪明、爱动脑筋。第一个想出办法画风……
师:你能读读她的话吗?(生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赵小艺第一个想出了办法,她很兴奋,所以我这样读。师:你还能在读读吗?(生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师:真棒!从你的声音里,我听出了兴奋!谁还能读?(生读)从你的声音里,我听出了肯定!谁还能读?(生读)从你的声音里我听出了自信!
评:教师评价学生往往这样:谁能读得更好?殊不知这样是在变相的批评前一位朗读的学生。教师像上面这样评价学生的朗读,让每一个孩子获得了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获益匪浅。
生2:我喜欢陈丹,因为她也会画风了,她能向别人学习,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生3:我喜欢宋涛,因为他爱提问题,敢想。
生4:他们三个各有特点,我都喜欢,我也希望像他们那样爱问问题,爱动脑筋解决问题。
自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这一环节以读为主,在多样式、多次的阅读活动中,学生去体会了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做敢想,相互协作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得到很好实现。(设想)
五、分角色朗读,锤炼语言
1.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
2.指一组较好的在全班表演,其他同学从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方面评价,教师适机点拨。(其他小组认真听,听听 他们哪里读得好?)
指名分角色读。
自评: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课堂的气氛更活跃
六、动手实践,拓展思维
1.师:风虽然是看不到的,但这三位小朋友能积极动脑,相互协作,通过画风中不同景物的变化来表现风,你们会画风了吗?相信你们一定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画风。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感觉到了吗?微风像我们吹来,你还可以通过什么来表现风?(注意引导感觉表现、听觉表现)
时铭远1:我要画风筝,因为有风在吹,所以风筝升上了天空。
梦 晨2:我画小草,因为有风在吹,所以小草都弯下了腰……
师:还能从别的感觉上画风吗?
赵 畅3:我画一个人被风吹得在发抖,把衣服裹得紧紧的……
2.先说说,再在你的小组内简单画下来。(一位画画儿比较好的同学动笔画,小组里其他同学帮他出点子,)请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实物投影)(用句式说说自己的画。)
自评:设计这一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手脑活动的完美结合。
七、小结,拓展延伸。
只要我们积极动脑,发现事务之间的联系,相互协作,就一定可以做许多许多的事情。那风是怎么形成的呢?你们在以后的自然课中会学到,有兴趣的孩子可以下课后去查阅资料了解风的形成。
自评:语文课程应根植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所以安排学生去了解风的形成,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
六、个性作业 自主选择
师:我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或者几项去完成吧!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tag: 教学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