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书香课堂)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书香课堂)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385  栏目: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书香课堂),

4、从妈妈的话中,我们看到三个不同的儿子。让我们的句子再变变变,谁能把三个句子变成一段话呢?

出示句子:一个儿子           。一个儿子           。另一个儿子          。

(1)交流。

一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一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开头空两格,后面三个句子连在了一起,三个句子就变成了一段话。学语文可真有意思。

三、模拟文本情境,尝试说话训练

学习第7、8节

1、引读:三个妈妈介绍了自己的孩子,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一桶水可重了!水  直晃荡  ,三个妈妈  走走停停  ,胳膊都  痛  了,

腰也  酸  了。

2、这段话写什么?(水很重,妈妈很辛苦、很吃力。)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请你通过朗读把这个词表现出来!

读得不错,把妈妈的辛苦读出来了。
3、谁能通过表演把这些词表现出来!(实物:三个装满水的水桶)

4、现场采访:

这个妈妈,你感觉怎样?

这个妈妈,需要帮忙吗?

这个妈妈,如果把这桶水从这里拎到你家,你觉得行吗?你现在最希望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有辆推车该多好,如果水井离家近些,好累,真想休息一下,下次换个小桶……)

5、把三个妈妈的话连起来说说。

一个妈妈说:                                     。
一个妈妈说:                                     。

另一个妈妈说:                                     。

四、利用文本空白,发挥想象说话

(一)学习三个孩子的表现(9——11节)

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默读9——11节,画出有关句子。交流。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指名读。

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运用了比喻,句子多生动呀!

“跑到”看出什么?

3、假如你看到这一幕,你想对哪个儿子说什么?

(二)学习老爷爷的话(12——13节)

1、看到这一幕,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2、老爷爷真的只看到一个孩子吗?

3、那他看到的这个孩子是谁?

4、他看到这个孩子的什么?

填空:老爷爷看到这个孩子的            。(孝顺、懂事、关心父母)

5、小结:老爷爷看到的不是外表,而是孩子的内心,身上的闪光点。老爷爷认为:一个孝顺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6、句式说话拓展运用

听了你们和老爷爷的话,其他两个孩子会怎么做的?句式说话拓展运用。

(鼓励学生加上动作、神态、语言说说。)

出示: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一个孩子                                 。另一个孩子                。

动作:跑、接、提

神态:羞愧、不好意思、脸红了、脸上红一阵青一阵

语言: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错了,我来帮你的忙!

六、提取生活素材,泛化说话训练

1、在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帮助下,另外两个孩子也很棒!他们知错就改,也学会去帮助妈妈,关心妈妈,用实际行动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学着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真好!学会感恩是一种美德,它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国内国外。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一个

                                          一个

                                          另一个

上一页  [1] [2]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书香课堂)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