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引起的深思
今天带着孩子学习23课《三个儿子》,孩子们上课时的言语让我诧异至极,现记录如下:
片断一:首先我带着孩子朗读二、三、六自然段,让孩子们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妈妈的话,在读前二段时,他们都认为应该读得骄傲一点,读出夸奖的语气,而且也读得有滋有味。我接下来问:“孩子们,那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第三个妈妈说的话呢?”
张臣乐:“应该用比较伤心的语气读,因为他的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琦琦:“应该用失望的语气读,因为他自己的儿子什么都不会。”
我非常诧异,问有不同的意见吗?
黄安怡:“我认为应该用比较平和的语气读。”
蔡若瑄:“我认为应该用比较谦虚的语气读。”
我说:“刚才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你认为到底是应该用伤心、失望的语气读,还是应该用谦虚、平和的语气读呢?”孩子表达出来的意见还是各不相同,我让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继续往下学。
片断二:我让孩子先在第八段中找出能体现妈妈很累的词,然后再把这种累的感觉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此环节完成的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找一找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时,三个儿子分别是怎么做的。并在描写第二个儿子的部分让孩子们想像,听到孩子美妙的歌声,妈妈们会说些什么。完成的效果都比较好。
片断三:在片断二的基础上,我和孩子分角色读了文章的最后两段,然后思考: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开始孩子们的回答还比较集中在因为这个孩子比较孝顺,有好品质,突然安然站起来问我:“老师,我想知道这个老爷爷看到的到底是哪个儿子?”
我很迷惑,让孩子们帮她回答,她得到答案后依然不依不饶:“我有个问题要问一下这个老爷爷,为什么你不多看一会,说不定那两个儿子表演完之后,也会帮妈妈提水呢?”她这一说正好激发了我的一个灵感,“是啊,接下来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如果让你给课文续编一个结尾,你认为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蔡若瑄说,那二个儿子过来帮妈妈提水,妈妈说你提不动,还是我来吧。
我质疑:不是刚才还在翻跟头像车轮一样吗?怎么会提不动呢?
欧阳说,他刚才翻跟头的时候把力气用完了。
我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如果是你的话,你愿意做哪个儿子?
有的孩子愿意做第三个儿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愿意做第一、二个儿子,他们给了我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在他们表演完之后再去帮助妈妈提水……
课堂进行到这里,我开始思考:
1、 在我们孩子的心里是知道什么是孝,什么是敬,但它们只是以概念的形式存在于他们的脑中,他们享受着父母的关爱,理直气壮,理所应当,但怎样回报父母?怎样才算是孝敬父母,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去做。
2、 在我们的孩子的心目中,做一个有才华的人比做一个只会默默无闻替妈妈做事的人强求得多。(不知道这是否与中国父母平时传授给孩子的价值观有关?)所以才会出现片断一的有很多孩子认为妈妈应该用伤心的失望的语气说话的现象。
tag: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