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世宝
本人从教几十年,公开课应该说是多次了,但我认为最为成功的一次还是今年10月18日上午第二节的一节课。现在整理了这课时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
首先扫除讲读课文时的一切障碍。导入课文后,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句、概括每自然段段意。其次进入讲读阶段,讲读之前说明讲读的目的有二:即一是了解秋天的雨之美好;二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利用提出问题逐段讲读的办法来完成讲读。最后是复习巩固,辅导课后练习,辅导练习册中的练习。
二、精彩片断展示
1、进入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秋天的雨带来了一盒颜料。让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秋天的雨主要带来了哪四种颜料,还有哪些颜料?听后同桌交流,找同学班级交流。老师确认主要有黄色、红色、金黄色和橙红色,还有紫红、淡黄、雪白……老师又问:这么多色彩,可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用它来怎么造句?经同桌交流后,抽人班级交流。老师确认用“五彩缤纷”来概括,例句为“
节日里,政府广场上的水柱五彩缤纷。”让学生参看板书,老师小结: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的季节是美丽的,作者所描述的语言同样也是美丽的。下面我们来感受秋天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放电影——听老师朗读这一段,全班同学闭目伏案。
2、进入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秋天的雨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让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哪些动物、植物准备过冬?听后同桌交流,找同学班级交流。老师确认动物有小喜鹊、小松鼠、小青蛙,植物有松柏、杨树、柳树。老师又问:这些动植物是如何准备过冬的呢?同桌交流,抽人班级交流。老师确认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让学生参看板书,老师小结:秋天是欢乐的季节,让我们来感受一下秋天里的欢乐——放电影。
3、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作者的情怀。老师让学生看着板书,说明作者在文章里介绍了秋天里有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等五彩缤纷的颜料,认为它是美丽的季节;在秋天里有梨、菠萝、苹果、橘子等散发着好闻的气味,认为它是丰收的季节;在秋天里有小喜鹊、小青蛙、杨树、柳树等忙着准备过冬了,认为它是欢乐的季节。让师生们再一次地走进文章里,来感受秋的美和作者的语言美——放电影,电影放完之后,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用这么优美的语句来描写秋天?此时,已是水到渠成,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同学们一致认为作者在赞美秋天,在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分成两部分:
1、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是很多,这里重点说两点:一是关于普通话。就本人而言,普通话说得不好,尽管上课时注意了这一点,但还是不如人意,以后争取将普通话考试合格过关,平时应多听听电视播音,上课应尽量使用普通话,讲好普通话。二是关于让学生在课间交流。课间交流是必要的,但有时显得过滥。以后在课间,应该让学生讨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尽量的少交流,如有交流的必要时,又要让学生们深入交流,充分交流,为交流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2、成功所得。成功所得也是很多的,这里多说几点。
关于“放电影”:放电影就是让学生听他人朗读,在听中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美和表达的语言美,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可以帮助学生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找到作者的情感所在。
关于吃透教材:我每次上课之前,必先吃透教材,拟好教学方案,使教学内容烂熟于心,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我已将自己由手捧课本的“教书匠”转化成了不用课本的“主持人”。当了主持人,和学生的距离近了,教学的氛围更轻松了,师生互动更灵活了,教学效果更好了。这种转型,不妨让我们大家来尝试尝试。
关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本人只是抓住了课文的骨架,抓住了精髓部分,抓住了主要内容,舍去了次要内容,不拘泥小节,因为课文要讨论的东西太多,有许多不要讨论,也无须讨论。
关于问题的设置:问题的设置应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中心。问题的设置数量要适中,难度要适应于大多数,过难或过易都不足取。
关于板书:板书是教学中的核心部分,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我的这课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11、秋天的雨
〈一〉打开秋天的大门
〈二〉带来了颜料
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色、淡黄色……
五彩缤纷(美丽的)
〈三〉藏着气味
梨、菠萝、苹果、橘子…… (丰收的)
〈四〉告诉冬天快来了
小松鼠、小喜鹊、小青蛙、松柏、杨树、柳树……
(欢乐的)
〈五〉是一首首歌
通过板书,可以看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看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以上是我的关于《秋天的雨》的教学案例,这也许是我的几十年工作经验的展示材料,也许是我在教学方面误入歧途的佐证。
,《秋天的雨》教学案例三
tag: 教学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