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我有幸在温州广场路小学聆听了洪春幸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这是一节真实的阅读课。欣赏完这节课,我收获不少,所以想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感受。
整体而言,洪老师这一课的教学,围绕着“给予”的话题,展开了一系列极有价值的研读活动。
导入部分:以“摘苹果”游戏来寻找班级中最聪明和最可爱的孩子,从而引出课题:给予树。这种形式的导入,一来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同时,在游戏中所体现出来的也正是这篇课文要带给读者的。
片段一 学生读课题质疑,教师将其整理成两个问题: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课堂中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研读课文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主线非常清晰。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仔细读,反复读,直到有一个词语跳出来,还让学生想像:假如你是那个女孩,你会在卡片上怎么写?将思维训练与情感体验进行了有机结合。
片段二 挖掘“给予”的内涵,提升“给予”的价值。我以为这个环节是最大的亮点!在这节课中,洪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丰富并创造着“给予”的价值:在学生理解了“给予树”对金吉娅意味着失去、付出时,教师反问:“给予树”仅仅是失去和付出吗?接着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感悟到:“给予树”还是一种得到。那个小女孩得到什么?金吉娅得到什么?我们又得到什么?然而,教师并没有在此处就嘎然而止,而是又抛出一个看似简单,内涵却十分丰富的问题:“给予树”在哪里?当学生的答案还停留在“给予树”在援助中心时,洪老师用课件出示了一张张令人心酸的图片,学生们个个摒住呼吸,睁大眼睛,教室里安静极了。当图片播放完毕,学生们的小手纷纷举起:“给予树”在哪里?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至此,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水到渠成!我相信不少听课的教师内心应该和我一样有着同样的震撼:洪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教材的内涵,挖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并予以提升,这是语文教学的高境界!
听了这样的课,也让我自己不由得深思,作为语文教师,我该给予学生什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不断努力!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此文转载于
http://www.szeblog.cn/user1/7517/archives/2006/20037.html
,听洪春幸老师执教《给予树》
tag: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