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生成的,生成的课堂才精彩。这句话的意义,再一次在《灰雀》这篇课文中被印证。课前,我又看了一遍步骤清晰的教案。在上课的第一环节,学生就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全盘托出,而且切中要害。这是我事先没有设想到的,也和我原有的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差别。于是我灵机一动,按照学生所说的主要内容设计了一个板书:
列宁 喜欢 灰雀 小男孩
帮助教育 知错就改
这个板书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是学生给了我灵感。虽然课堂和我的教案设计完全不一样,但是我还是选择了顺着学生的思路往下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围绕上节课的板书展开,整个学习过程是顺利的,更是愉快的。想不到这么一篇我觉得索然无味的课文,在学生情绪的感染下,我竟能品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当讲到表现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时,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仿佛他们也看到了那“活蹦乱跳、惹人喜爱”的小灰雀。跟随着学生的视野,我们一起品味着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一起欣赏着可爱的小灰雀。当可爱的小灰雀不见了时,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文章的重点部分——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学生们热火朝天地讨论这小男孩的心理活动,不时闪出思维的火花。他们甚至把自己放在了这一情境中,假设自己就是那个小男孩,体会这那种复杂的心理感受。值得一提的是,当讲到“小男孩低着头”时,设计一问:“小男孩为什么要低着头?”设想的答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虽然改了,但是还觉得非常惭愧。由于学生把自己放入了情境中,同样体会到了小男孩对小灰雀的喜爱。又一学生站起来答道:“我觉得,小男孩除了惭愧以外,还对小灰雀有一种舍不得的感情,但是在诚实、知错就改和感情之间,小男孩选择的是诚实。”还有学生回答:“只有给鸟自由才是真正地爱鸟,把鸟关起来是自私的爱。”学生的回答使我很惊讶,三年级的孩子,居然有如此的思维深度。正是由于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所以才能体会出别人体会不出来的感情。
学生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知道怎么样的学法他们最容易掌握,怎么样的逻辑顺序他们最容易接受。老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虽然常常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写出适合班级学情的教案,但是课堂终有无法预料的时候。当学生提出更好的学习方法的时候,我想我同样会舍弃自己的教案,跟着学生的思路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当然少不了我的及时引导。
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流露,他们才能设身处地地为主人公着想。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此文转载于
http://blog.gsjy.net/more.asp?name=chalin&id=1595
,生成的课堂才精彩——《灰雀》教学反思
tag: 教学反思 课堂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