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以情助读。因为本课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它比喻成生活中的事物,语言都被艺术化了,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大量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更直观、丰富的图画,让秋天的图景更形象、具体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来帮助他们理解。但由于时间较紧,在制作课件时,有些图片与课文不是很匹配,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
二、以演激趣,读中品味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述了“深秋中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繁忙热闹的场面。”本段文字可谓妙趣横生,这恰恰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在此,我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了“表演读”的方式来理解、品味本段的语言文字。我让学生选择描写自己喜欢的角色的句子读一读,再将它转化为口头语言演一演,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超越文本。
总之,本课教学,我力求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的天性,又力争在品读文本中营造一种优美、神往的课堂氛围;既抓语言文字训练又使学生在品读中受到美的熏陶,真正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教学总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总之,备课时总觉得已考虑全面,课后却总是留下诸多遗憾。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互动评课:
李君睿:《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的景物巧妙的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在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有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的意思,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是不是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理解,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手段来理解它。有的学生说看图,有的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画的树叶在黑板上进一步形象生动的理解这个词,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符合多媒体的教学课堂。
张璐:教师思路清晰,语言有感染力,引导学生对重点句进行比较读,体会其中的轻柔美的感动,是不是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平时观察到的秋天是怎样的景色,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生活处处是语文,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蒋海燕:教师采用了多种不同的形式来指导学生理解文本,感悟语言,有目的地进行了一系列语言训练。我想在教学时是不是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秋天是一首丰收的歌”,更多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这样是不是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易娜:戴老师抓住了课文的重点,条理非常清楚,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积累语言,但是教学时该如何突破朗读的层次性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我们教学中较棘手的问题,希望曾老师能给我们指点指点。
周琅艳:教师教态亲切,语言美,柔和,饱含深情,溶入到课堂当中。用变化巩固字词,老师非常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曾爱华(教科所):整个课堂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学生学好语文,有发展学生语言的意识,比较重视朗读,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想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从学习到学生选择自主作业,都有相关注意,几点思考:
1、处理好发展语言与问题语言特色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不管积累发展语言都要考虑课文本身的特色,指导朗读时要把握其基调,发展语言可以让他们仿照文章中的句子说一说。
2、处理好课件与本文的关系
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必要太多,只是用来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语文教学要从语言文字中读出来,而不是用课件替代淡化语言文字,要引导学生从语言中读出自己的感受。
3、课堂提问要指向明确,关注学生的需要
课堂中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科教研的真实案例《秋天的雨》教学研究实录
tag: 教学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