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亚的木匣》教后思考(校际)
[背景描述]
凤凰山小学,一个美丽的名字,不知与我的缘有多深!
人生中第二次教三年级,人生中第一次教“乡下”的孩子,几许迷茫,几许失落。
《科里亚的木匣》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读到这一课,一学期已近尾声,致此,我方明白二十年的教学积累原来只是一种失误的理由,我不得不将预定的教学目标大量收缩,将目标降低到我的底线。
[成功之处]。(www.lexue88.com)
1. 这课的生字词并不多,但我一改以前轻生字教学的做法,减少了自由朗读时间,加大生字教学力度,共十五个词,我花了十五分钟,指导差生朗读,全班齐读,重点指导书写鞋、初、懂、算,比较“锯”和“据”、“阶”和“价”,然后请学生将所有生字词书写一遍,效果甚佳。可见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万不可以扔了生字的学习,或者轻了生字的学习,过渡期应当缓行!这也就是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原则吧,有很多原则说来容易,做来真不简单!
2. 本课教学中我以一问总领全篇:“你觉得科里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首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而且,我在学生思考之前,给他们举了一个例子:科里亚是一个好学的孩子,我是从这些句子中看出来的“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他的木匣。”学生在有了范例之后,很快就学到了方法,对于本文内容的理解水到渠成,同时也学到了理解文章的方法。我一向重视方法的传授,“授人以渔”的重要性实在不容忽视。虽然一次课只会有极少数人掌握方法,但是N次课以后呢,绝大部分的同学一定能掌握,重复的艺术就是这样产生无穷魅力的。
3. 拓展延伸一直是我困惑的地方,严格说是这帮学生让我困惑的地方。范例引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学生却永远也逃不出老师范例的范围。本文在联系生活实际,谈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理解以及“你是怎样开动脑筋解决难题”两个延伸性话题时,我没有举例,而是让学生首先小组讨论,再交流,在交流中再完善,这样做虽然花了更多的时间,学生的思路却更广。这充分说明了,很多时候,老师得学会放手,要相信学生的智慧,不可以“帮”学生思考。有很多时候不完善的答案比许多完善的答案更有价值,学生思想的羽毛是可以编织成五彩翼的。
4. 每一篇课文都是写作指导的资源库。在教学本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科里亚在挖不出小木匣时思考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他此时的心情,以及课文中没有写到的他的心理活动,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写文章时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性。在周末的作文中,我特意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作文题:请家长给自己购买最想要的东西,如果家长不肯,得自己想办法,然后再将经过写成作文,注意突出想办法的过程。在布作文之前我先以短信通知家长,必需给孩子制造困难。虽然,学生重点写的是经过,但总会在有意无意间写到心理活动,这正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所谓“润物细无声”,大概就是这种效果吧。
[不足之处]
1. 学生朗读指导没到位,没能放情放境地读出人物内心的感受。
2. 第一次写作后,应当再进行写后指导,并进行第二次创作。
3. 好的学习方法要及时总结,以利后面的学习。
前景,应当是越来越好的!
我之所愿!
,《科里亚的木匣》教后思考(校际)
tag: 科里亚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