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陶罐和铁罐》教学点滴谈,
以往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主动学习的机会少,导致了学生的各种语文素质发展失衡,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局面。因此,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由“为教而教”逐步转移到“为学而教”的轨道上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陶罐和铁罐》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两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最后成为了珍贵的历史文物,而铁罐则被空气氧化了,消失得无踪无影。教学时,应根据小学生爱说爱动的性格特点,给予他们充足的自由发挥空间。
一、实物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能否集中注意力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这方面,教师要想想办法,使教学内容充满情趣,宛如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新课开始,我出示实物陶罐和铁罐,学生感到很新奇,让他们出来摸一摸,分辨清楚这两个是什么罐后,接着启发学生:“谁知道陶罐和铁罐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经过刚才的实物接触,学生知道了陶罐是陶制的,容易打碎;铁罐是铁制的,比较坚硬。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既为学习课文作铺垫,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 营造读书氛围,鼓励学生乐读多读。
这篇课文以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为主,读懂了对话,基本上就理解了课文。于是我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方面。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初读全文,尝试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语气。然后让他们把铁罐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应读出故意挑拨的语气;“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应读出轻蔑的神气;“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要读出恼怒的语气。而陶罐说的话,则要读出谦虚的、平心静气的语气。如,“不敢,铁罐兄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这些对话,我让学生反复地读,有感情地读,他们读得一次比一次好,一个同学比一个同学成功。接着就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此时的感情已投入到角色中去,仿佛自己就是陶罐和铁罐,把它们的语气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三、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基础知识,
还要加强素质教育。本文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截然不同,陶罐是谦虚、宽宏大量的,铁罐则骄傲、看不起人,学生到底会喜欢谁呢?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就自己的观点谈一谈,并说出喜欢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 结合实际,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否则骄傲必败。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学习上、工作上有哪些骄傲必败的事例,今后要怎样做才对?借此进行思想教育,效果较好。
五、 重编故事,扩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有这么一句名言:“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科学的进步。本文要求仿照《陶罐和铁罐》的写法,重新编一个故事,说明骄傲必败的道理。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无限的,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想象,把动物、植物、甚至没有生命的事物人格化,给予它们生命,给予它们思维,这样按要求编故事,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的一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主体性教学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陶罐和铁罐》教学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