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后记2
虽然不是第一次教《爬山虎的脚》,可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两个问题: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以往教这篇课文时,过多地关注课文字、词、句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课文内容的讲解,却从没有学生提起诸如此类的疑问,做为老师的我自然也不会深究其中的为什么。
然而今天,在语文课上,当孩子们找到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时,这两个问题却很自然地被引了出来。虽然课文后面有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但是在备课时,却被我忽略了。
因为事先没有预设到这两个问题,心中没了谱儿,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表述才算准确。估计孩子们也很难说出个究竟来。于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让孩子们自己讨论思索第一个问题——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儿朝下?。
趁孩子们讨论思索的同时,我的脑袋也飞快地转了起来。不一会儿,问题开始逐渐明朗,陆续有孩子举手了。
“如果叶尖朝上,那爬山虎的叶柄承受不了叶子的重量,说不定叶子会耷拉下来。”鲍蓉一边说,一边打着手势比划着,希望大家能明白她的意思。可还有同学不明白她的意思。
“老师,我给她补充一下。”叶海宏站了起来,“爬山虎的叶子很大,而茎很细,这样细的茎很难承受爬山虎叶子的重量,因而,它的叶子就会垂下一部分。这样就不能均匀地晒到阳光,自然就会影响爬山虎的生长了。”
“爬山虎是向上爬的,它的脚就长在叶柄的反面,巴住墙壁,把嫩茎往上拉,叶尖自然就朝下了。那么多的叶子,看上去几乎都是朝下的。”
“这三位同学说的都很有道理。或许,是受了地球引力的影响吧。”很遗憾,由于事先没有预设,只能这样简单带过。
至于另一个问题——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子“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有孩子说,铺得均匀,是为了更好地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如果重叠在一起,里面的叶子受阳光照耀就少,慢慢地生命就不旺盛了,有的甚至会枯萎;有孩子说植物也有本能,爬山虎向上爬的本能,促使它会找到适合自己攀爬的地方,而不会漫无目的地重叠在一起,或留下空隙。
看来,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几乎达成了共识:铺得均匀,是生命的需要。于是,我也顺理成章地再一次引导孩子们品读“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借助手势,孩子们在品读中进一步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
晚上回家后,打开电脑,上网搜索了这两个问题,发现第一个问题还有几个答案也是可取的。下载如下:
叶柄连着叶片,由于重力,当然叶尖向下垂了。
所有大叶子的植物都是这样的,只是爬山虎爬在墙上,看起来更加整齐而已。
还有一个,是由於在墙上,所以如果叶尖向上,就会露出没有较多叶绿素的叶背,不能在最大功效下进行光合作用。
而且大部份植物叶尖向下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疏导雨水,如果雨水从叶柄流下,会令根部附近的土壤过份潮湿,令根部溃烂。
所以雨水会随叶尖向外流出,亦不会挤压叶面。
如果叶尖朝上,不仅叶柄需要很硬,而且根据杠杆原理,叶柄和藤连接的地方受力也会很大,因此,对于高大粗壮的乔木来说,叶尖还可能向上,而对于藤细长的爬山虎来说,就无法承受这样的力量。
喜阴植物
只是受地球引力影响,慢慢演化而来的。
爬山虎可以在垂直的墙面上攀援,这样一来,叶子就会因为统一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叶尖朝下,因为我们看爬山虎的角度跟我们抬头看别的树不同,所以叶尖就一顺儿朝下。
爬山虎的茎上有许多叶子,每片叶子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都有脚,每个脚都在这样拉着茎和叶子往上爬,所以爬山虎能够爬满墙,而且“叶尖一顺朝下”,即叶尖全部朝下。
除了爬山虎的叶子,其它植物的叶子一般也是如此的,除了那些叶子特别坚硬的、特别小的少数种外。其它的如:刺槐的叶,松树的针状叶、泡桐、梧桐、柳树、竹的叶子都是从叶柄的基部连接部位开始向下倾斜的垂下的。可见还是重力起了主要的作用。
爬山虎可以在垂直的墙面上攀援,这样一来,叶子就会因为统一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叶尖朝下,因为我们看爬山虎的角度跟我们抬头看别的树不同,所以看起来似乎就有一种别致的感觉。
至于它们的叶子铺得那么均匀的原因,是因为叶子有镶嵌的作用,也就是它们会尽可能地利用空隙来获取更多的阳光,不同的叶片会参差分布,保证彼此都能得到均匀的光照。其实也不光是爬山虎有这种情况,如果你从一棵树的上方看下来,叶子的镶嵌作用同样是存在的。
看过网上形形色色的说法,感觉自己备课太不到位了。居然连如此重要的问题都忽略了。看来,今后还应加强备课,认真关注每一个问题,多查询资料。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多角度地引导孩子。
,《爬山虎的脚》教后记2
tag: 爬山虎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