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光曲》(第一课时原教案)

《月光曲》(第一课时原教案)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343  栏目: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月光曲》(第一课时原教案),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专题培训历时一年。我有幸参加了一年前市里组织的为期六天的培训。那是一次与以往培训者在台上滔滔不绝,唱独角戏,下面被培训对象低头各干各,只盼早点结束的场面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次培训是真正的交互式的。使得台上台下有了沟通,台下老师更是有了思考的动力。以前也教书,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教,而不是那样教;以前也培训,但不知道应该这样去实践,去操作。而《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的培训是一次操作性强,比较实在的培训。经常学习,我掌握了更多更科学的知识,能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并据次合理地选择、组合学习材料,设计出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学习路径与形式,组织学生进入主动、有效的学习情景。我会使我的课堂尽可能地体现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主题”。现将学习前后对《月光曲》的两次不同尝试放在一起加以对照,算是对自身学习的一种剖析吧。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生字和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3、了解贝多芬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揭题。

(1)          听《月光曲》。问: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          这首《月光曲》就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他是怎样谱成这首曲子的呢?我们就来学习17课。

二、同学们知道贝多芬吗?简单介绍贝多芬及其《月光曲》。

三、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传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

(2)讨论,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四、学习生字、词语。

(1)指读词语,读准字音。

多音字: 传    弹

容易读错的字:恬  券   比较:恬——刮  券——卷

(2)说说词义

1、与“幽静”意思相近的词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体会用法。

“清秀”与“清幽”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幽静”与“清幽”,两者都有表示环境很静,不同的是:幽静的 “静”含有安静的意思,清幽的“清”含有秀丽的意思。

2、“纯熟”什么意思,课文说什么“纯熟”,还可以是什么“纯熟”。

3、“霎时”是什么意思。

(3)快速读通课文,读通句子。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六、学习2至5自然段。

(1)默读2至5自然段,边思考习题2第(1)题,划出有关语句。

a、理解句子: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从一所茅屋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什么,联系第3自然段中盲姑娘的话想想。(说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b、理解句子: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吗?为什么她要对哥哥这样说?(指导朗读对话,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c、这是一户贫穷人家,我

们可以从哪些语句看出。观图 ,想想盲姑娘说的话,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

D、指名读第5自然段。

“不”表示什么?贝多芬说这句话时心情怎样?(指导朗读贝多芬的话。)为什么贝多芬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出示填空,帮助答题:一天     ,贝多芬在小路上    ,听到   。他走近茅屋,听到  ,了解到姑娘    ,可是    ,而她却      ,所以,贝多芬想亲自给盲姑娘弹一首钢琴曲。学生练说。

七、学习6至8自然段。

(1)    读6至8自然段,思考第     (2)题,划出有关语句。

理解句子: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这说明什么?她为什么喊了两个“您”?(指导读出姑娘崇敬的心情。)

贝多芬说话时心情怎样?(指导朗读贝多芬第二次说的话。)

齐读第8自然段。

(2)为什么贝多芬有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八、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1、目标定位不明、不全。学习目标的设定应该包含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当然并不一定是要求标明确,但在目标设定中需要有一定的体现。

2、将音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挺不错的举措。让学生欣赏之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也可以,只是觉得有点突然,学生还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欣赏有点盲目性。而且,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单纯从钢琴曲中听出些什么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不是《月光曲》这个题目的暗示作用,估计能真正感受出其中意境的,可能寥寥无几。如果是那样的话,那这部分的欣赏就完全只是一个形式。

     3、这样进行生字、词语的教学不是很理想。将字词的理解与文本的理解割离开来,有点生硬,而且也不利于字词的真正掌握与运用。应该将对字词的理解放到文本中去。

 

4、“快速读通课文,读通句子。”的要求放在这里似乎晚了一点,在处读课文时应该提出这个要求。否则,连课文中没有初步感知,读都没有读通的前提下,前面的字词理解都是没有基础的。

5、第2至5自然段的学习,我感觉,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教材。因为没有很好地处理好教材,总体上感觉显得很是凌乱。仅仅只是为了分析句子而分析句子,分析的目的是什么?理解之后有什么价值,感觉都很模糊。而且,每一个句子的理解都是孤立的,将整个段落弄得支离破碎,优美的《月光曲》也就不美了。

6、这一教案比较注重字词训练,情感方面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这点不足是十分明显的。

7、朗读指导也没有很好地落实。应该说,这篇课文是非常优美的,很多句子都适合于朗读训练,但本教案这方面涉及到的较少,有的也只是一笔带过,操作性不强。

8、这题填空,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整体的理解。对于基础较落后的学生来说,也为其提供了一个会话的练习平台,降低了难度。

9、这个教案的目标达成度不到。设计时没有周详地考虑到目标地达成。尽管目标3为“了解贝多芬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但综观整个教案,似乎还是不能对贝多芬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了解到他的“了不起”似乎更是无从谈起,或者说蜻蜓点水。

10、课堂小结之后是否应该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布置适当的作业。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原文地址
http://blog.tfxx.com/user1/19/archives/2006/468.html

,《月光曲》(第一课时原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