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

11-07 15:19:47   浏览次数:867  栏目: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埋头”指工作很专心,体会出李大钊在家里也在紧张的工作,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表明他忠于党的事业。
  2.你还有哪些词语、句子不理解找出来。
  (1)“被难日”指什么意思?
    指李大钊被敌人杀害的日子。
  (2)为什么平时慈祥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作者奇怪地问父亲为什么把书和有字的纸片烧掉时,平时对儿女总是那样“慈祥”、“耐心”的李大钊,竟“含糊”地回答作者的问题,这件事突出地说明李大钊在这一阶段中工作紧张的程度,同时也怕泄露了党的机密。
  (3)工友阎振三的被捕为什么让我们替他着急呢?
    “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非常危险。
  3.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的话,这里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李大钊什么精神?
   写了两层意思:
   (1)“我哪儿能离开呢?”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明他坚持到底,忠于党。
   (2)“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但他更知道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舍身为党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三)指导朗读。
     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讲话。
  (四)学习第二段。
  1.“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指什么?指李大钊被捕的那天,4月6日清晨。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说明他对敌人早有准备,从容不迫。
   (2)用“”画出描写敌人的词句,再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
     “沉重的皮鞋声”和“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挤满”、“像一群魔鬼似的”、“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满脸横肉”、“冷笑”、“搜了一遍”……可以体会出敌人的凶狠残暴,从反面衬托出李大钊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也反映出李大钊对敌人的极度的蔑视。
  2.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及对李大钊的临危不惧的敬佩感情读这一段。
  3.思考:这一段写敌人逮捕李大钊时,干嘛带来了工友阎振三呢?
    实际上敌人为了要从阎振三口中得到李大钊的情况。但是,敌人的打算落空了。阎振三同志身受酷刑,可是仍摇头表示不认识李大钊,说明共产党人忠于组织,不出卖同志。
  4.“阎振三”在这一段出现,与上一段有什么联系?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局里去了。
  5.打出两组句子分别让学生读。这叫什么句子呢?
    (这叫前后照应的句子。)
  6.反复读这两个句子。
  (1)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2)体会前后照应的句子好处在哪?
     使文章结构严谨,使读者对内容不致产生无头绪之感。
  7.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照应的句子。
  (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三、四段抓住前后照应的句子。
  (二)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三)体会开头、结尾呼应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读三、四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
  (二)认识开头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
  (二)教师指名读第三段,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来。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
  (三)分析重点句:
  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
  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
  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四)学习第四段:
  1.默读最后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情无比的悲痛。
  2.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
  (2)老师范读。
  (3)跟读,体会感情。
  (4)再指名读,评一评,议一议。
  3.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
  (1)读开头和后三个自然段。
  (2)讨论问题。
  (3)发言总结。
     内容上首尾连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谨严,表达清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

  (五)练习设计:
  1.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来?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4月6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
  答案:
  (1)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2)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

  2.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
    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二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