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N个想法
合上《鲁滨孙漂流记》后,再次回顾“导读”,竟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联想到作者笔下的鲁滨孙应该是个“永不疲倦、永不安生的行动者”,更没有感受到他是那个“不断扩张、不断攫取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典型产物”。也许是阅历的关系吧,在品味这本书的同时,我只是奇怪地产生了这些想法——
鲁滨孙是英雄吗?
《鲁滨孙漂流记》是根据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他被看成是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那么不论是亚历山大还是鲁滨孙他们真的是英雄吗?
在刚得救的时候,鲁滨孙的那种狂喜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可之后,当鲁滨孙发现自己独自一人身陷荒岛,随时都有被野兽吃掉的危险,而且他的身上除了一把刀,一个烟头,一小匣烟叶,别无长物时,他也深深地陷入恐慌当中。那是何等的失望啊,以至于他决定在夜晚爬上树,等到第二天再去考虑怎样的死法。同样地,在鲁滨孙生病的时候,那种无助,那种孤寂的心情又岂能是我们通过简简单单的文字可以感受到的?
孤岛地震的那段文字尤其震撼我心。作者连用“吓得魂不附体”,“完全吓昏了”,“满心恐怖”,“垂头丧气,心乱如麻”等语言来形容鲁滨孙当时的心情,这不仅仅让我体会到地震带来的恐慌,更令我明白当人在面对大自然强大的力量的时候,会突然之间显得如此渺小,尤其是当一个人要独自承受那种可怕时,剩下的也只能是“呆若木鸡”。
所以说鲁滨孙真的是英雄吗,如果他不幸没有找到淡水,不幸地被丢在了一个全部是野兽的岛屿上,同时又不幸地未得到搁浅的船只,他还勇敢地能活下来吗?其实每个人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一定会本能地和环境做一番斗争。鲁滨孙是不幸的,因为他陷在一个荒岛之上,没有希望重见天日;但他又是幸运的,十一个人中只有他活了下来,而且没有应验上面的任何一种假设。总之,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时的鲁滨孙所做的一切绝对是为了生存下去,而不是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当然不管鲁滨孙是不是英雄,他那不绝望,不放弃,坚毅的性格依旧是能带给我们启示,我们又何必追究其表面的意思呢?!
如果我们是鲁滨孙
看多了学生没有基本自理能力的报道,不禁联想到“如果我们是鲁滨孙,那会怎样” ?
从小就被大人们捧在手心的我们,被多少人“斥责”为“娇生惯养”。究其本质,这是我们的错吗?不一定,在家做个家务,父母怕我们耽误了学习;出去搞个野营,父母又怕我们出什么意外;到最后连个“个人隐私”都没有了,主要还是父母怕我们交上不好的朋友。这是父母的错吗?不见得,现在的政策是只许生一个,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抚养大,当然希望他有出息,有能力,还生怕出什么意外,毕竟只有一个啊!这是社会的错吗?那就更不对了,中国有十三亿人口,要是再不控制,以后的世界资源问题肯定少不了我们一份,而且还是一大份。所以这个问题说谁是绝对的错了,都是不科学的,可问题仍然存在。但是,我们真的就如此差劲吗?
如果我们是鲁滨孙,有那么一天不幸地被带到了一个可怕的荒岛上,我们的命运又会怎样?假设一,悲哀自己的命运,说完对所有人的祝福及诅咒,然后自杀。否定!虽说青春期的忧郁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影响,但只要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太差,还不至于未做任何努力便放弃的。假设二,以为是在开玩笑,一直等待父母的到来,直到饿死。否定!谁会等到已饥肠辘辘,困顿难熬还坚信那仅是一个玩笑。假设三,像鲁滨孙一样,进行劳动,最终得以继续生存。肯定!就如鲁滨孙说的一样:“我生平没有使用过任何工具,然而久而久之,运用我的劳动、勤勉和发明才能,我渐渐发现,我什么东西都可做的出来”。
当然不管我有多少奇怪的想法,我都承认《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好作品,笛福笔下的鲁滨孙也的确是一个坚毅、勇敢的人。看完这本书我的最大感受是一句话——“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努力;为了生存得更好,我们必须创造!”
,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N个想法
tag: 漂流记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