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训练 促生成 求发展 ——评蔡毓红《圆圆的沙粒》
《圆圆的沙粒》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五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说明了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课文文质兼美、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从个人观点看,蔡毓红老师的这节课得是比较成功,这节课给我留下了“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印象,我觉得蔡老师很好地处理了教师的“引”,重视了学生的“主体生成”。
一、 立足文本,双线促读,培养语感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蔡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情节”与“性格”两条线,指导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从而丰富语言积累。
从“故事情节”中蔡老师设计的是:边读边想,这是怎样的沙粒?从课文内容中找出根据,从而使读落实到最基本的状态——让学生学会读,会认真读。在读、找中,课文中的“真诚、异想天开、有用之材……”无疑丰富了学生对沙粒的感性认识,也积累了词汇。
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感悟。通过文本内容的学习,学生对这是一颗怎样的珍珠有了清楚的了解,但这只是表层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去挖掘文本蕴涵的深层实质。蔡老师再次设计了一次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沙粒的性格。
在悟得沙粒的性格的同时,蔡老师又几次安排了重点句的赏析与品读:“1、要变珍珠,是异想天开。2、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 引导帮助学生提升对主人公的理解,对语感的培养,对语言的拓展。体会采珠姑娘的“高声赞美”与“惊喜”,通过选择读句:“1、美丽的珍珠。2、多么美丽的珍珠啊!”感受惊喜,体会心情,培养语感。当学生通过课件的演示理解了沙粒终于成为了璀璨夺目的沙粒,蔡老师又设计了三个句子:“1、是他?2、是他。3、是他!”进一步把理解与感悟结合在一起,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与语言想象。
“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这一节课蔡老师关注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一切从学生的学着眼,强调读书自悟,准确把握学习的心理精心安排,有序、有情、有理,充满灵性与个性。
二、结构主体化,学生主体生成,激发课堂活力
新基础教育试验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缺乏生命活力,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忽视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一弊端,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教学改革目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结构模式朴实、真实但不失情趣,这节课是这样安排:
结合三年级脱离田字格学写字的目标,指导完书写课题,落实语文课写的训练目的。
而针对儿童的心理,读第一遍教材读得都会比较投入并很快找到答案,课文的内容也大概能读懂。蔡老师设计让孩子们边读边想,这是一颗怎样的沙粒?学生人人参与,读得快,找得准,都能很快从课文里找出答案。有据可依,交流填空时,说得也欢。
结合三年级了解主要内容的训练要求,蔡老师有意识地进行了“结合重点词概括”“利用重点句概括”的学法指导,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尤其是“利用重点句进行概括”学生找得快又准。这环节的训练水到渠成,突出体现了“短、平、快”的特点。
把语言学习与训练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从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开始,教师就拽着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规范、提高与发展这一条主线,围绕着“怎样的”沙粒,自由读书,边读边想,按故事情节,进行“( )的沙粒”的填空,从课文里找根据、读课文。在找准根据的情况下,生生互动,读准课文。既初步了解了课文的情节内容,又进行语言的训练(词语搭配,短语的准确使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了学生的自我认知。
接下去深入学习语言,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用心读一读,按沙粒身上表现出来的性格,进行“( )的沙粒”的填空,围绕找重点词句,批注,朗读和同桌交流,自己学习语言。与班级同学交流,通过汇报,交流,提议,补充,评价,反复练读,合作读书,生生互动,朗读感悟。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升对主人公的理解,对语感的培养,对语言的拓展。朗读、理解与感悟结合在一起,进行思维的拓展与语言想象:“看到沙粒成为了珍珠,如果你是他身边的沙粒,会对他说什么?” 学生通过说,理解了沙粒,进行了自我教育,还训练了语言的表达,进行语感的培养。教师关注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学习,每一环节的训练都扎扎实实,从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两方面进行建构性学习,体现了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的动态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文中提到:“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
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如果学生在上了我的课后,没有感到他想知道的比我对他讲的多得多的话,如果这种愿望没有变成一种追求,没有变成激发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的动因的话,就是说课堂上的教育目的没有达到。” 学生的表现:课堂发言的踊跃精彩、能够主动利用课外知识充实课堂内容、在上完蔡老师的课后学生意犹未尽、续写多能抓住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蔡老师在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爱语文的情趣,重视训练学生学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习惯,把语文学习引向课外的自觉行为,这样的扎实而又人本化定位的教学思想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当然,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定的缺憾:
其一:由于下课的时间到了,仓促中,教师竟然将将沙粒的努力归结为还需要靠“运气”,与难点的突破不相符,颇有“画蛇添足”之功。
其二:课件的制作是否也可以和文本的描述一样精美细腻?
其三:学生交流的形式与组织如何更有序,层次更分明,尤其在性格的感悟方面,是否能点拨引导得更到位。
以上是本人听了蔡老师的课后的几点拙见,蔡老师的课让本人受益非浅,对本人今后的教学将起着指导性作用,本人将多向蔡老师学习,努力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扎实训练 促生成 求发展 ——评蔡毓红《圆圆的沙粒》
tag: , 北师大版第五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五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五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