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诵读的快乐《瑞雪图》教学案例分析
《瑞雪图》是一篇传统课文,在老教材中也叫做《第一场雪》,现为北师大版小语课本第七册第12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在前不久学校组织的赛课活动中我执教了这篇课文。在整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对话互动、质疑激思的阅读教学的基本原理,始终贯穿着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教学理念,使整堂课在学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感情朗读中向前推进。且看几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通过上节课对课文的初步学习,这场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1:这场雪很美。
生2:这场雪下了很久。
生3:这场雪把世界都变白了。
生4:这场雪下得很大,也很稳。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4:我是从第三自然段看出来的。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那你能为我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吗?
生4:能!(学生满怀信心地回答)
师:那请其余的孩子们仔细听她读,一会儿来评一评,比一比看谁是最会听读的孩子?
(生4充满自信地流利朗读)
师:她读得怎么样?
生:她读得字音准确,语句通顺,但有些句子没有读出感情。
师:比如说哪一句,你来示范一下怎样才是有感情的朗读?
生:比如说这句。
(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
师:她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她读得稍稍有点感情了,但感觉还不够。
师:嗯!你说得这样好,我想你的感觉应该到位了,愿意展示一下吗?
生:好。(生充满感情地朗读)
师:她的读又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呢?
生齐:读得很好!
师:老师也觉得你读得很好,因为我似乎都看到雪花飘飞的过程了,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读出这种味道来的吗?
生:我就是把开始下小雨读得轻快,把大片大片的雪花读得语气加重,然后彤云密布的意思是下雪前阴云笼罩,我就读出一种厚重的感觉。
师:哦,你真会感觉,还能结合词语的意思来指导自己朗读。那我们学着她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这句好不好?
这一片段是第二课时开课的时候引入第三自然段教学,并开始做诵读指导的实录。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讲也罢,练也罢,都不能代替学生读课文,而是要帮助学生读懂课文。让学生积极能动地阅读,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理解和评价课文。使阅读课文的过程,成为学生用原作的外部语言内化自己的语言,把原文的思想变为自己思想的过程,成为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课文思想和知识加以融会的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学思想上应重发展思维能力而反对机械记忆;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诱导探索而反对越俎代庖;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讨论答问而反对单项灌输;在诱导手法上应重形象思维而反对干枯说教;在教学原则上应重生疑质疑而反对轻信盲从。《语文课程标准》把这个精神贯穿于各个学段。其中对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这一片段的展示也可以算是对《课标》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片段二:
师:上节课我们理解到万籁俱寂的意思就是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对吗?
生齐:对!
师:那老师就不明白了,既然是一点儿声音也没有,那为什么后面写道又还能听见“沙沙声”和“咯吱声”呢?
生1:因为夜里在下雪,“沙沙声”是模拟大雪飘落的声音,又因为雪下得很大,所以雪积压在树木的枯枝上就把枯枝压断了,“咯吱声”就是模拟枯枝被压断的声音。
师:哦!谢谢你的解答。也就是说这是写的动态的景色,大雪在飘,树枝被压断落到地上。可是,万籁俱寂是多么寂静的一幅画面啊,给人多么宁静的感觉啊!为什么后面又要写这些动态的景色呢?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2 :这是一种以动写静的写法。
师:你真能干!作者耍得这点小花招都被你看出来啦!那你知道他这样写的好处吗?
生2 :这样写让夜显得更静了。
这一片段展示的是讲解“以动写静”这个知识点的实录。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这一环节的设计理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质疑激思。其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又指出:“把思维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要靠激活思维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实践证明,思维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当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由教师向学生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解疑;二是由学生向教师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疑。就第一方面来说,主要有四种方法,第一,以疑激疑;第二,于无疑处求疑;第三,挑起矛盾,借以质疑;第四,抓住分歧点质疑。我采用的正是第三种方法,挑起静与动的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写作方法,由此在学生脑中形成更加深刻的动与静的强烈对比,讲到这里,已经不需要再做专门的朗读指导了,学生自身感受到的动静对比已经可以指导他们读好这句话了。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片段三:
师:那么现在就请孩子们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 …
师:… …首先请孩子们自由练读你勾出的句子,注意要边读边体会,然后带着你的体会多读几遍。
… …
师:我看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样吧,给你们一次交流的机会,赶快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小伙伴听,想想怎样读才能让你的小伙伴都喜欢上它。
… …
师:谁愿意首先来向我们展示一下你所喜欢的句子呢?
生1:我喜欢这句,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师:山川、河流、树木、房屋你们见过没有?
生齐:见过。
师:那它们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的样子你们又见过没有呢?
生齐:没有。
师:想不想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呢?
生齐:想!(学生眼睛里都流露出向往的目光,兴致勃勃)
师:今天孩子们那么乖,那我就领大家去看看吧!(多媒体出示随句图片)
… …
师:那你看见过粉妆玉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没见过。
师:那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多媒体出示随句图片)
… …
师:那些银条儿和雪球儿是什么样子的,我们都没有见到过,,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 …
师:想看看下雪后的景色吗?
生齐:想!
师:想看的孩子坐直了。好,那下雪后的世界来啦!(多媒体出示配乐雪景图片播放)
(孩子们充满好奇的观看)
师:感受到了什么?
生齐:美!
师:好!那就带着你们美的感受来美美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是我教学本篇文章的重点,所以也综合运用了多种阅读教学基本原理。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我首先就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朗读可以传情达意,能够借助停顿、语速和语气等朗读技巧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默读的心理过程只有眼——脑,其程序较朗读大为简化,不受发音的影响,注意力容易集中,因此,默读的速度和理解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精读最终达到理解文字、词句的意义,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及方式,领悟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的目的。在这个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首先采用了默读的形式,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再大声朗读,直接表达感情,然后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师生评读,加上图片的直观指导,感受到了下雪后的如此壮美的景象。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精读的过程了。
阅读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有这样一条: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情境。社会生活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源头,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教育更不例外。语文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由于本课教学的特殊性,创设阅读情境就显得特别重要。说它特殊,是因为下雪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是陌生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情境创设,教学本文就变得尤为困难。所以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随句图片,让学生对雪景有直观的感受,然后再带入课文,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在最后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时,我们已经能够从学生的读书声中听到他们心中对美的感受与领悟。
片段四:
师:你体会出孩子们在雪地上玩雪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1:高兴,快乐。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我从这一句看出来的,那欢乐的叫喊声、嘻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师:快乐吗?
生齐: 不快乐!(有的回答不够快乐)
tag: 教学 案例分析 , 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