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间赛跑》课后反思
林清玄《和时间赛跑》这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的散文,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些晦涩难懂,我没
有多少把握能让学生很快熟悉它,并喜爱它。在第一课时我向学生介绍作者林清玄和他的作品,试
图让每个学生先接受这位大作家,而后接受他的作品,从而喜欢上他的这篇文章。这之前学生对林
清玄是陌生的,对他的作品更是一片空白。
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两种方案。一种是从课文中的一幅图入手:太阳西斜,一位身背书包的少年独自
在放学路上狂奔,他在和时间赛跑。自然引出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
断取得成功,然后倒入第一部分“我”体验到了时间的流逝。另一种是从提出三个问题着手:1、我
为什么和时间赛跑?2、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3、我和时间赛跑的结果(体会)怎样?我想学生
假若能解答这三个问题,那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明了作者写此文的目的。
今天我采用了后一种方案。我把三个问题同时抛给学生,并规定他们在五分钟完成。五分钟内,我
发现大部分学生正如我期望的那样认真阅读文章,寻解答案。五分钟后,出现了高高举起的小手,
我知道他们自己读文有收获了。余昕怡第一个站起来回答,她说因为外祖母去世了,所以“我”要
和时间赛跑。这个答案有些牵强附会,我急于想把学生引到爸爸的话中,也就是时间的话题中来,
所以我问外祖母去世爸爸对“我”怎么说的?“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是什么意
思?就这样我牵着学生的鼻子从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目的很明确,就是直奔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
子,到达我设计的问题的答案里。但是学生觉得枯燥感到乏味,有的学生人云亦云,有的学生茫茫然
。
课后我想余昕怡读到了叙说外祖母去世而忧伤的这段文字,她也感受到了作者那无法排除的忧伤,
而对于爸爸关于时间的深奥的话倒不是感受最深的。那我是否也可以让同学们和她一道感受这个忧
伤,读一读这段忧伤的文字,然后再把他们带到对时间流逝的感伤里去呢。与其让学生直接明理,
倒不如让他们细细品文,感受到文字里的忧伤,就读读忧伤的文字,感受到文字里的快乐,就读读
快乐的文字。
我的这堂课是失败的。学生并没有喜欢这篇文章,学生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上。我想三
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零碎的、局部的,不能一股脑儿抛给学生所有问题。老师只有层层深入,才
能让学生的认识提高到深刻、完整。
,《和时间赛跑》课后反思
tag: , 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八册语文教案